• 索 引 号:QZ07111-0101-2025-00042
    • 发布机构:南安市财政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7-08
    南安市2024年度市属企业国有资产专项报告
    时间:2025-07-15 09:23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南安市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请予审议。

      一、企业国有资产情况

      2024年,市属五大集团公司和芯谷公司资产总额953.4亿元,比上年增加108.19亿元,增长12.8%;负债617.68亿元,比上年增加96.87亿元,资产负债率64.79%,比上年上升3.17个百分点;所有者权益335.71亿元,比上年增加11.3亿元,增长3.48%;营业收入79.82亿元,比上年减少1.66亿元,下降2.04%;净利润5.56亿元,比上年减少0.07亿元,下降1.24%。

      二、2024年深化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及国有资产监管情况

      (一)聚焦主责主业,发挥国企战略支撑功能

      一是积极参与全市十大工程、百项重点项目建设。市属五大集团及权属公司承接重点项目241个,总投资1609.09亿元,2024年计划投资288.4亿元,全年完成投资298.88亿元,投资完成率103.6%。二是推动银企合作加大金融支持。五大集团公司年度融资173.5亿元,其中发债66.54亿元。三是平安建设彰显国企担当。组织南安国企抢险救灾队伍开展防汛救灾演练,在福建省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中,以南安国企抢险救灾大队为主体的泉州市代表队获得团体综合第1名、7个单项6个第一名、个人综合成绩前7名占6人的优异成绩。

      (二)聚焦转型升级,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一是做好集团公司内部整合重组。按照精简效能、企业产权层级不超过三级的原则,指导各集团梳理了业务板块,依照业务相关性原则,通过合并、退股、注销等方式清理合并下属企业50家,优化企业管理层级,初步形成较为精简、优化的组织架构。解决了企业法人户数多、链条长、管理层级过多等问题,构建形成适合集团发展战略和业务结构要求的企业组织结构。二是建立健全投资管理制度。指导市属国有企业做好投资各项工作,审核审批1个、备案17个投资项目。三是持续推进资产有序盘活。规范企业国有资产运营,全年审批市属国有企业招租申请共计334项,办理公开转让资产审批10项。

      (三)聚焦机制焕新,提高企业活力运营效率

      一是优化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健全业绩导向的市场化分配和激励机制,完善市属国有企业绩效考核和内部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优化重要子企业收入分配管控,规范企业领导人员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建立和完善企业激励机制。二是积极推动国企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南安市属国有企业高层次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南安市属国有企业现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217人,其中:高级职称28人、中级189人,列位市级高层次人才47人。

      (四)聚焦效能提升,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机制

      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强统筹、优服务,增强专业化、体系化、法制化监管能力。一是做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2024年度市属国有企业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0000万元,下达7000万元用于国企改革、资本金注入、投融资管理、技术设备改造升级、国资监管系统和国企抢险救灾队伍建设等支出,调入一般公共预算3000万元。二是加强国有企业债务监测。印发《关于做好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监测机制,加强市属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处置和防范应对工作,牢牢守住风险底线。三是督促市属国企加强贸易业务风险管控。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业务风险管控的通知》,规范贸易业务行为,建立健全贸易业务内控体系。四是加强国有企业工程招投标、大宗采购及购买服务管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所出资企业招投标及采购工作意见》,明确招投标主体责任,强化招投标采购内控管理。五是推动国资国企监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促进国有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构建上下贯通、协调联动的国资监管大格局。

      (五)聚焦党建赋能,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

      一是强化党建统领,持续抓好政治铸魂。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和理论武装,推动党的理论进项目、进车间、进班组,夯实思想基础。二是强化考核牵引,抓实党建责任落地。建立健全党建综合考核体系,推动党建工作与经营管理有机融合。三是强化廉政履职,纵深推进清廉国企建设。高标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各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党员干部赴泉州监狱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现场警示教育。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由于经济环境影响、历史遗留问题和资产状态,仍存在部分资产长期闲置,需要进一步探索资产盘活路径和方式,全力破解资产闲置问题。二是市属国企普遍存在经营性项目投资收益水平不高,盈利能力较弱,偿债能力不足,市场运作能力有待提升。

      四、2025年工作思路

      市国资办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国资国企改革的重大部署,继续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与市属国有企业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在降成本上做“减法”,在提质增效上做“加法”,助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激活国企活力。

      (一)严把“三大端口”,实现项目建设全周期降本增效

      一是立足“同步策划运营”理念,强化项目建设与后期运营衔接,力促竣工即投产、建成即使用、产出即见效,尽早缓解资金压力。二是完善项目投资决策工作机制,让投资决策程序更规范,项目谋划更科学精准,从源头把控立项成本。立项后严格执行预算评审程序,审批招标控制价,合理布局项目,集约使用资金资源,避免过度设计与浪费。三是健全项目后评价结果运用机制,促使市属企业项目投资决策源头端、项目建设过程端与项目运营效益端形成闭环,对工程项目进行全周期管理,多途径降低项目综合成本、提升综合效益。

      (二)抓实“三个环节”,以资金运行全过程管理助企提质增效

      督促指导各市属企业抓实 “筹资引资、用资理财、资金管控”三个环节,以资金运行全过程管理带动企业提质增效。充分利用政府债券、项目贷款、流动性贷款等手段拓宽融资渠道,有效防范债务风险;积极对接银行机构,降低融资成本,合理优化债务结构,减轻偿债压力。科学制定年度资金预算,严格规范使用资金;加强资金统一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资金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堵塞资金日常管理漏洞,增强企业防范化解资金安全风险能力。

      (三)聚焦制度改革,激发企业内生发展动力

      推进“规范企业用工管理、强化竞争机制、深化绩效薪酬联动”三项制度改革,推动实现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调动员工干事积极性,增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着力推动管理架构重建,科学精简集团总部机构数,分级分类差异化推行定责定岗定员管理,严格控制用工总量,畅通内部人员流动途径,盘活人力资源存量;规范员工市场化退出程序,优化人员结构。加快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使干部上下更加科学合理,人员队伍得到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全员绩效考核,优化薪酬分配结构;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以市场业绩为导向,推行经营业绩与员工绩效强挂钩,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局面,将薪酬资源向关键岗位、绩优人员倾斜,合理拉开内部收入差距,做到薪酬水平该高的高、该低的低。

      (四)实施精细管理,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指导市属企业进一步完善“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厘清党委、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完善相关议事规则,严格落实党委前置研究讨论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要求,推动经营决策系统更加高效科学,把准经营过程中最关键一环,为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提高企业效益和竞争力奠定良好基础。围绕经营目标制定经营计划,明确各经营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和监督落实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和压力传导。加强生产经营各环节尤其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风险隐患排查,梳理制度漏洞,完善业务风控流程管理制度,规范内控工作,保证每个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都能得到控制,每个环节都能得到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五)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瘦身健体”

      国企要有进有退,举起自我革命的“手术刀”,推动企业“瘦身健体”。在主责主业上做“加法”,推动企业主责主业动态管理,科学核定各市属企业主业,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各项资源向主责主业、优势产业集中,加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非主业、非优势业务上做“减法”,加强深挖资产创效潜能,通过摸清资产底数及情况,制定资产处理方案,抓好无效资产、低效资产的处置,探索多样化资产盘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资产增效、企业增收。通过“瘦身健体”,加强创新能力,拓展内外市场,增强发展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切实做到有限资源有效利用,有限精力有所作为。

      (六)提升党建水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国企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在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上有新提升。提升国企党建特色品牌,推进国企党建与深化改革、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实施国有企业党建协同联建,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联建活动。加大国企人才引进培养力度,鼓励企业引进紧缺型高端和实用型人才,支持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国有企业人才建设力度,引导年轻干部职工勇担当、勤奋斗,推动企业领导人员敢为、企业敢干、职工敢首创蔚然成风。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