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04-0101-2022-00032
    • 备注/文号:南教中〔2022〕5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教育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5-17
    南安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南安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22-2023年)》的通知
    时间:2022-05-24 11:49

    市教师进修学校、各高(完)中校:

      现将《南安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推广应用实施方案(2022-2023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学校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南安市教育局

      2022年5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南安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推广应用实施方案

    (2022-2023年)

      为进一步落实《南安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推广应用计划(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细化、深化、转化《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的成果,由表及里、由点到面、由用到创,扎实推进成果在我市高中阶段推广应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为契机,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中心,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立足南安教育实际,打造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与运用的南安特色,探索育人体系、课程教学、学生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等育人方式改革,挖掘和培植学校特色项目,形成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办学格局,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超越。

      二、目标任务

      (一)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坚持五育并举,推动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方案创造性建设学校课程体系,探索构建一套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可选择的课程体系。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学科素养,推进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一体化的改革。引领学校立足办学实际,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建设内容,反映学校文化个性。

      (二)创新教学组织管理。完善选课走班等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形成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借鉴优秀成果经验,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支持系统,使成果推广应用过程成为教师自身不断成长的过程,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提升。

      (四)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引导高中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生涯规划与指导课程,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实现全面而有个性发展。落实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深入开展各种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五)探索教育评价改革。强化过程评价、增值评价,探索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课程建设、学校治理能力四个方面,建立对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持续推进特色普通高中的建设,以评促改,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推动高中办学水平的提升和育人方式的变革。

      三、具体措施

      (一)由点及面,扩大推广应用新范围

      将两个“示范区”建设由8所试点校(南安一中、国光中学、侨光中学、华侨中学、南星中学、南安三中、柳城中学、昌财实验中学)推广至全市23所完(高)中校(南安一中、国光中学、侨光中学、华侨中学、南星中学、南安三中、南翼实验中学、昌财实验中学、鹏峰中学、柳城中学、成功中学、蓝园高中、龙泉中学、南安二中、诗山中学、五星中学、新侨中学、延平中学、南安六中、新营中学、宝莲中学、体育学校、博雅公学)。出台《南安市“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推广应用实施方案》,指导推广校制定基于校情的,实施规划与工作方案,一校一案,一校一策,扎实开展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

      (二)由表及里,推进实践行动再研究

      依托“三二制”教研体系,将本项目的实施与市级教研、片区教研、校本教研、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教育学会等组织的各级各类教科研训活动相结合,聚焦方案实施、教研支撑、评价引领等关键环节,研究推广运用实施新路径。

      1.组织8所试点校进行先期经验总结,形成案例。

      2.组织核心团队、23所完(高)中校骨干到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北京十一学校等地参观及跟岗学习。

      3.分项目在试点校召开主题研讨和经验交流会。

      4.邀请省内外专家对推广工作入校实地指导。

      5.参与北京十一学校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交流研讨。

      (三)由用到创,带动本土转化出成果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本项目与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有机整合,设立专项课题,加强对推广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协同攻关,以课题研究深度开展推动“本土化”优秀教育成果的形成。

      四、进度安排

      (一)启动阶段(2022年1月-2022年6月)

      1.制定进一步推广应用方案。成立优秀教学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组织领导机构、专业指导团队、项目研究指导核心团队。在示范区的总体方案框架下,组织研讨,形成项目推广实施方案。

      2.搭建资源服务平台。汇聚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活动、视频及其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的经验资源,分享至项目交流平台,为项目推广提供学习服务支撑。

      3.扩大项目推广应用试点校。将两个“示范区”建设由8所试点校推广至全市23所完(高)中校。

      4.开展项目学习培训。组织23所推广校项目负责人学习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相关理论学习和推广活动培训。

      (二)进一步推广应用阶段(2022年6月-2023年10月)

      1.推广实践。结合我市高中办学实际情况,由首批8所试点校分别结对一批推广校,建立共同体(附件4)。共同体根据试点校前期实施推广经验,侧重一个模块项目的实践研究,进行个性化实施推广。

      2.调整优化。2023年年初进行中期小结,梳理推广应用中遇到的问题及阶段性成果,组织高中育人模式创新经验交流会,邀请成果方专家进行点评指导,并就下一阶段成果推广工作进行调整和布置,促进推广工作有序实施和高效运作。

      3.凝练提升。2023年秋季,组织所有项目校,总结提炼各模块推广运行机制、具体的操作步骤、策略做法经验,“一项目一总结”,形成本土化、个性化案例,并汇编出版专辑。

      (三)总结阶段(2023年11月-2023年12月)

      对三年推广应用工作的有效路径、方法、成效进行全面梳理,综合总结,形成“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成果推广实践研究的“南安样本”,构建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和支持育人方式转变的办学新格局。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南安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教育局中教科、市教师进修学校高中教研室牵头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具体负责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二)加强专业指导。成立专家指导团队(附件2),邀请北京十一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团队等专家进行专业支持和服务指导。组建由普通高中名优教师、泉州领航团队成员、专兼职教研员等组成的项目研究指导核心团队(附件3)。

      (三)加强经费保障。设立实践研究工作专项经费,每年预计投入100万左右,支持成果推广和应用研究工作。

      (四)加强督导激励。加强对各校实践研究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评估。对于在实践研究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彰和奖励。

      附件:1.南安市“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项目推广应用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2.南安市“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实践 研究”项目推广应用实施专家指导团队

      3.南安市“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项目推广应用实施研究指导核心团队

      4.南安市“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创新与学校转型的实践研究”项目进一步推广应用实施试点校推广校共同体安排表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