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8-05-08 10:03 阅读人数:1

  2005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建设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为215.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36亿元,下降2.4%;第二产业增加值130.36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70.82亿元,增长11.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925元,增长11.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一、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6.7%、60.5%和32.9%,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随着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促进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79164元,比上年增长22.7%。

  市场物价总水平低位增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0.9%,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0.7%,食品价格与上年持平,居住价格上升8.7%,烟酒及用品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3.6%,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0.2%,衣着类价格上升1.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升1.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升0.4%。

  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步伐还不够快,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山海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工业整体竞争力较弱,规模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第三产业发展层次较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日益明显。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230595万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农业产值103587万元,下降2.1%;林业产值3168万元,下降11.4%;牧业产值107289万元,增长0.6%;渔业产值13373万元,下降9.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177万元,增长15.2。农业内部结构比例为44.9:1.4:46.5:5.8:1.4。全年粮食总产量219408吨,比上年增产333吨,增长0.2%;水果产量74839吨,下降10.5%;蔬菜产量192786吨,增长4.7%。

  畜牧业生产微幅增长。家禽当年出栏数1000.49万只,减少5.77万只,下降0.6%;羊当年出栏数17004只,增加2021只,增长13.5%;猪当年出栏数59.37万头,增加0.69万头,增长1.2%。牲畜存栏数有升有降,其中,猪的存栏数28.76万头,增加0.04万头,增长0.1%;家禽存栏数458.59万只,减少34.53万只,下降7.0%。

  渔业生产因受气候影响,全年水产品产量57050吨,比上年增产77吨,增长0.1%。其中,海水产品52250吨,下降2.3%;淡水产品4800吨,增长37.1%。

  林业生产完成零星植树2万株,育林苗86亩,幼林抚育2.87万亩,成林抚育1.87万亩。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继续加强,全市森林覆盖率5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当年新办工业企252个,注册资金65322万元。年末全市共有工业企业(含个体工业)13310个,全年全部工业总产值3940081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产值(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2358035万元,增长20.0%。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34271万元,增长12.3%;集体工业11945万元,增长4.0%;股份制企业1217681,增长1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814161万元,增长22.0%;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79977万元,增长23.2%。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产值790995万元,增长15.9%;重工业产值1567040万元,增长22.3%。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价格回升的情况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220046万元,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09938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8667万元,按当年价工业总产值全员劳动生产率22.9万元/人。

  建筑业生产上升明显。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的拉动,建筑业生产相应出现回升。全年建筑业增加值77144万元,比上年增长14.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4745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84478万元,增长28.2%;房地产开发投资35100万元,增长79.9%;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826万元,增长1.0%;农村投资294298万元,增长11.8%。

  重点建设项目进展积极推进。全市3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314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7189万元,完成本年投资计划的89.1%;市场设施主要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6407万元,完成本年投资计划的80.0%;社会事业主要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816万元,完成本年投资计划的90.1%;市政设施主要建设项目完成投资22057万元,完成本年投资计划的82.3%;旅游项目开发投资3845万元,完成本年投资计划的96.1%。120个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8805万元,完成本年投资计划的35.1%。

  城乡发展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完成市城镇体系规划编制、西溪沿江景观带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4个镇级消防规划。沿海大通道沿海边路段、省道308线拓改、外二环路、柳美北路等项目建设加快步伐,污水处理厂、内沟河整治等市政项目顺利推进,柳南小区改建工程和环城西路沿线改造先后启动。洪濑、官桥、水头等镇区电网改造基本完工。58个村级供水工程、500人“造福搬迁”工程如期完成。

  五、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发展良好。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09402万元,比上年增长16.7%。

  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全社会货运量2069万吨,比上年增长18.4%,货运周转量91.4亿吨公里,增长83.5%;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量11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客运周转量7.0亿人公里,增长1.8%。

  邮电业务收入完成68190万元,比上年下降3.0%。年末城乡用户电话(含泉灵通)达到457369部,比上年减少11355部,全市电话普及率30.9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达到32万部,比上年减少2.3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1.6部/百人。全年报刊杂志发行量2152.3万份,比上年减少58.3万份。

  六、国内贸易

  随着城乡经济和居民收入的增长,消费品市场增长明显。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8263万元,比上年增长13.0%(如果考虑价格上升因素,实际增长11.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37356万元,增长12.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7954万元,增长10.3%;其他行业零售额2953万元,增长95.3%。

  集贸市场交易受建材装饰材料市场、粮油批发市场的推动,成交明显活跃。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235655万元,比上年增长13.6%。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全年对外贸易出口商品总额558786万元,比上年增长34.99%,增幅比上年提高16.3个百分点。

  外资引进势头良好。全年新批三资企业项目56个,比上年增加1个,项目总投资额136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5%,其中:利用外资1150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6.4%。2005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资金(报表口径)95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增幅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

  外商投资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稳定增长。至年底开业投产的三资企业546个,比上年底增加15个,全年总产值872195万元,比上年增长12.0%。

  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71.3万人次,增长92.2%。其中:国际游客8.3万人次,增长35.8%;国内游客163万人次,增长96.4%。旅游创汇收入3800万美元,增长18.8%。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执行良好。全年预算内财政总收入160018万元,增长14.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6810万元,增长14.7%。一般预算支出90269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全年完成工商税收146477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国税79580万元,增长15.0%;地税66897万元,增长13.4%。

  金融运行稳定,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00740万元,比上年末增加223832万元,增长13.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500434万元,比上年末增加171721万元,增长12.9%。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68477万元,比上年末增加99603万元,增长10.3%。

  货币现金继续保持投放。全年银行现金收入9763487万元,现金支出9796286万元,分别比上年上升2.1%和2.2%,货币净投放32799万元。

  保险业继续保持小幅上升趋势。保险公司全年各项保险业务保费收入45790万元,增长8.1%。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300万元,下降0.4%,人身保险保费收入34490万元,增长11.3%;财产保险赔偿金额7039万元,下降7.2%,人寿保险赔偿金额1605万元,增长24.1%,人身保险给付金额1569万元,增长247.9%。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发取得新进展。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考核,成功举办“中国·南安粮油食品深加工技术展洽会”,生产力促进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的科研活动有新进展。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的发明专利1项,4家企业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4家企业产品获中国驰名商标,4家企业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称号,7家企业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13家企业产品获省著名商标,7家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

  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完成中小学危房改造5.3万平方米,妥善解决了7800多名外来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实施中小学生膳食补助工程,“双高普九”通过省级回访督查。全市有幼儿园96所,新招幼儿入园16387人,在园幼儿31259人,比上年增加3220人;小学400所,招收新生11776人,入学率99.34%,在校生122493人,比上年减少17206人;普通中学82所,招收初一年新生29650人,升学率70.50%,初中在校生80508人,比上年增加2173人;招收高一年新生14788人,高中在校生38063人,比上年增加3789人;职业中专学校7所,招收职专新生3092人,在校职专生9640人,比上年减少1442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建设不断进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三堂”改“书堂”活动,完成68个“村村通广播、有线电视”工程。年末全市共有市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7个;市级图书馆2个,乡镇图书馆(室)26个,村(居)文化室416个;市广播电台1个,乡镇广播站24个;市电视台1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24座;专业与业余艺术表演团体25个;电影放映单位92个,全年共放映电影1.02万场,观众达236万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全市无出现禽流感、霍乱病例。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事业机构33个。其中:(地)市属医院1个,市医院1个,市中医院1个,市疾病及预防控制中心1个,市康复院1个,市妇幼保健院1个,乡镇卫生院24个,其他卫生事业单位3个。各类卫生事业机构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566人,其中:高级职称124人,中级职称382人。各类卫生事业机构共有病床1983张。个体开业诊所遍布城乡,全市农村均有医疗点,乡村医生1289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十运会女篮附加赛和全国女篮甲A联赛福建赛区比赛。全市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全国赛金牌13枚,银牌15枚,铜牌8枚;省赛金牌18枚,银牌21枚,铜牌19枚;地(市)赛金牌115枚。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得到普及。

  十一、人口与人民生活

  控制人口成效明显。全市当年出生人口5667人,死亡人口8028人,自然增长人口7639人。人口出生率10.57‰,人口死亡率5.42‰,人口自然增长率5.15‰。根据公安人口统计年报,全市年末总人口1480671人。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根据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895元,比上年增长8.3%,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0.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04元,比上年增长7.1%,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6.1%。

  职工工资水平平稳增长。全市在岗职工全年平均工资15057元,比上年增长7.5%,剔除物价因素后,实际增长6.5%。

  注: 国内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