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02-0101-2025-00148
- 备注/文号:南发改函〔2025〕97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发展和改革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08-01
陈泰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镇改提升”综合功效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意见建议采纳落实情况
(一)针对提案“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建议,答复如下:
资金投入方面,根据《中共南安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安市关于进一步完善市对乡镇(街道)财政资金转移支付的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委改办〔2022〕7号)精神,乡镇(街道)分类中,霞美镇与已是街道办事处的溪美、柳城、美林同属于一类乡镇,已按相关转移支付标准执行。政策支持方面,为推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我市已启动编制《南安市中心城区提升发展策划研究》,从规划层面明确中心城区的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城市能级、完善设施配套、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及应对未来的挑战。
今后,我市将根据全市的经济发展实际,并在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时调整市对乡镇(街道)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同时,保持原农村所执行拆迁、义务教育等方面的政策过渡期,确保镇改街道过程中各项工作平稳过渡,有效保障民生权益。
(二)针对提案“加强产业升级,提高霞美区域经济竞争力”建议,答复如下:
一是推动产业升级。依托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抢抓新能源赛道风口,做大做强做优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新能源化撬动产业全面升级。我市整合南环路沿线汽车零售,结合泉州新能源汽贸城,开展霞美新能源产业城项目规划,联动福山智慧车城、西锦辉汽车产业园、星城新天地商圈、霞美夜市等,助推城市经济焕发新活力。二是加强科技创新。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在过去五年内,霞美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家增长至9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从0家突破至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从5家增长至34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推动霞美镇对讲机企业推出具备5G通信、AI降噪等高端功能的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提升服务效能。推行“政务+园区”“政务+邻里中心”等服务模式,在南安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设立便民服务驿站,将45个政务服务事项延伸至园区,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全面推行“综窗”改革,实现“一窗、一次”的集成服务,解决群众多头跑、反复跑等问题。常态化开展“大篷车”服务专班、入企“三员”等进工厂下企业活动,分行业开展早午晚餐会、政策宣讲会,面对面宣传讲解政策、协调解决企业难题,全年累计培训企业超2500家(次)。大力推广泉州惠企政策直达平台,目前我市已上架各级政策241条,入驻企业2.2万余家,累计兑现资金超1.54亿元,实现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强街道营商环境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并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为街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针对提案“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建议,答复如下:
我市始终坚持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优先发展战略,叠加教育、医疗、养老等专项规划成果,确保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空间上“落地”。强化规划引领,构建全周期管理体系,将规划纳入中心城区“一张蓝图”,统筹布局交通、产业、居住、公服等功能区块,避免重复建设与功能冲突。市政设施方面,科学谋划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前对霞美镇区雨、污管网布局进行系统谋划,目前已建设污水管道12公里、雨水管网3.48公里,并积极实施南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二期工程,收集金山村等11个农村污水,累计完成污水主管38.2公里、接户管113.75公里,有效收集霞美镇区及周边群众生活污水。教育资源方面,根据街道人口规模及增长趋势,统筹新建、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优先在霞美、丰州等人口密集区域新增学位,确保3年内学位缺口动态清零;根据新设街道生源变化情况,优先补充新任教师,合理调配学科师资,不断优化学校师资结构;建立教师轮岗交流机制,推动城区优质教师资源向新设街道倾斜。医疗服务方面,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打造便利医疗服务圈,让中心城区居民5分钟内能就近找到医疗服务点就诊,15分钟内可获得二级及以上医院的医疗服务;积极推动霞美卫生院门诊住院综合楼项目年内开工建设、筹划仑苍镇卫生院异地迁建、丰州镇卫生院改扩建等项目,提升城市医疗服务能力;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从单纯的疾病治疗向疾病预防、康复护理等全周期健康服务拓展,目前我市26个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已达到基本标准,11家达到推荐标准。
下一步,我市将逐步推进实施“刚性约束+弹性适配”的规划管理体系,以动态优化为保障,保证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落实;积极同上级部门沟通,拓宽项目资金来源,强化新设街道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教学质量和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以公共服务的“软实力”提升让新设街道居民共享发展红利。
(四)针对提案“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议,答复如下:
今年,我市出台《南安市推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品质提升工作三年行动方案》,积极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区域统筹、多元融合、共商共建共享的基层治理模式。一方面,社区(小区)实行领导挂钩机制,建立物业联席会制度,重点抓好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支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业委会成员及物业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筑牢基层治理根基;另一方面,各乡镇(街道)每个月不少于一次组织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物业企业、业委会(业主代表)等“四方”共同参加物业管理联席会议,通过常态化沟通破解治理难题。
下一步,我市将推深做实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并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激活基层治理活力,提升新设街道的治理效能。
(五)针对提案“提高干部履职能力”建议,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坚持全市“一盘棋”,通过全局性谋划、联动式推进,采取组织部、党校联合业务主管部门“2+X”办班模式,分层级分领域分专题开展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班等培训,着力提升干部队伍履职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紧扣镇改街道后基层治理的新需求、新挑战,持续开展“2+X”专题培训班、业务能力提升班等培训活动,以精准化培训赋能干部成长,强化基层干部的政治站位和为民服务意识,提升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
二、办理情况
收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指定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专门负责,主动与提案人联系,具体了解相关建议,并进行协调沟通,梳理形成答复意见。
分管领导:黄海堤
经办人员:洪巧婷
联系电话:0595-86370186
南安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7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