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启动以来,“来南安·会成功——探寻新南安人成功之道”主题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股关注热潮。
经过层层筛选、推荐,首批20位优秀新南安人陆续与广大市民见面,他们与南安共同成长、共赴成功的故事正在报纸、电视、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陆续刊播。这些成功故事,如一石入水,激荡起层层涟漪,成为南安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
来南安,为什么会成功?来南安,应该怎么成功?我们这座城市又该如何持续优化环境,让更多人在这片热土上共建共享、绽放价值?这场由南安市委人才办、市总工会、市人社局、市工商联、市融媒体中心等多部门联合主办的活动,正延伸出一场覆盖全城的解放思想大讨论。
展示奋斗群像诠释成功精神
近日,随着“来南安·会成功——探寻新南安人成功之道”主题活动集中宣传展示环节的开展,来自智能制造、商贸物流、科技创新、文教传媒、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等多个关键领域的20位优秀新南安人陆续亮相。
他们当中,有深耕实业、打造行业标杆的企业家,有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手握多项国家专利的技术领军者,有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公共服务先锋,也有在新兴业态中展现担当的一线职工……虽然背景各异,但他们都选择南安作为实现梦想的热土,并在这里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这些成功故事的影响下,新南安人从一个身份标签,逐渐变成南安街头巷尾热议的高频词。
“看完这些故事,深受鼓舞。作为一名新南安人,我也想经过自己的努力,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南安市触手可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王飞说,这20位优秀新南安人就是大家身边的榜样,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只要努力,每个人都能在南安找到自己的舞台。
福建省工业设计协会副秘书长、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陆文千表示,南安对人才的尊重和政策支持,以及不断优化的产业环境、当地政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决心,是吸引越来越多人才在这里扎根发展的原因。
“本次活动不仅系统呈现了新南安人的奋斗群像,更带动了一场关于‘成功’的全民思考。”南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人才办副主任鄞志城认为,这是讲好南安故事、传递城市温度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城市与人才的深度对话。
为何成功?何以成功?
如今,一场围绕“南安成功密码”的思考与讨论,正以更广泛、更深入的方式在全市展开。企业代表、专家学者、政府部门负责人及各界群众纷纷从不同视角出发,围绕“三个命题”展开观点讨论与共识凝聚。
来南安,为什么会成功?
南安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陈乌南认为,南安具有爱拼敢赢精神基因,始终敞开怀抱接纳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扎根于此,致力于给来南安创业就业的人们创造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也是“来南安,为什么会成功”的重要原因。
“是南安包容开放的城市特质,让他们能快速融入、安心逐梦。”南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黄保林分析认为,在20位新南安人中,刘良等企业家们立足南安的产业特色,精准定位、深耕细作,同时借助工商联搭建的平台,与本地企业携手合作、优势互补;秉持创新驱动理念,不断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最终引领企业行稳致远。
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志军则从政策机制角度给出解读。南安不断健全“1+7+N”人才政策体系,通过在全省首创推行人才积分制、企业自主评价等创新举措,设立国内首个县级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试点基地,打造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实践基地等平台,并借助“政府+企业+高校+商会”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南安模式”,不断夯实人才服务保障,近年来累计吸引新南安人来南就业约16.5万人。
来南安,应该怎么成功?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持续不断的努力。”多位受访者说。
在陈乌南看来,成功需立足产业、借力政策、拥抱创新。“我们通过‘名师带高徒’、劳动竞赛、创新工作室等途径,为职工提供系统化的成长支持,让职工能够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能,不断提升技能、练硬本领,进而成长为企业骨干。”
“除了深耕产业、创新突围,还应该吃透政策,把政策福利转化为发展燃料。”黄志军说。
在南安,怎么成功?南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黄东宾认为,这批优秀新南安人的经历就是最鲜活的教材,他们的路径也是可供广大新南安人“复制”的样本。“举办这样一场主题活动,通过深度访谈、短视频、图文专题等多种形式,讲好新南安人的故事,把他们‘为什么选择南安’‘如何在这里扎根成长’的经验提炼出来,让更多人可见、可学、可复制,也能帮助更多新南安人少走弯路、更快融入南安发展。”他表示。
共建成功土壤让人才近悦远来
如何进一步优化环境,让更多人才能“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好”?此次讨论也在推动各有关部门解放思想,不断探索。
黄志军表示,下一步,市人社局将不断擦亮“来南安·会成功”“海丝源头、成功故里”城市名片,构建“引育留用”全周期政策体系,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营造共建共享、近悦远来的成功生态。
站在“娘家人”视角,陈乌南认为,维护职工权益、优化服务体验是营造成功生态的重要基础。他表示,市总工会将持续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深化“名师带高徒”活动,评选一批“南安工匠”、南安“好师傅”,助推职工建功立业。同时,聚焦基本职责,联合法院、检察院、人社局、司法局等部门构建一体化维权机制,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继续做优“四季四送”、职工疗休养、子女暑托班等品牌服务,让职工真正安心奋斗、无忧生活。
作为专家学者,陆文千则建议,除高层次人才外,南安还应关注技能型、青年型和潜在型人才的积累。“要通过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产业升级等方法,改善生活工作环境,让南安各地区均衡充分可持续发展,这是召唤老南安人回来、鼓励新南安人落地、吸引未来南安人前来,提升南安人气必须走的一条路。”
黄保林表示,市工商联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搭建更多元的交流合作平台,助力新南安人提升经营管理能力与综合素质,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公益事业,让这里成为新南安人创业的梦想热土,携手共建共享南安辉煌未来。
黄东宾说,市融媒体中心将始终以“传播南安好声音、讲好南安故事”为己任,继续聚焦“成功”这一城市IP,强化议题设置,创新传播形态,不仅做故事的记录者、传播者,更要做城市的建设者、服务的提供者,推动人才与南安在这场双向奔赴中共同成长、互相成就。“真正的好故事,还在发生;更多的成功,正在路上。我们也期待更多新南安人走进南安、书写精彩,和我们一起,在这片成功故里,共同打拼出一个更好的明天。”
“成功没有标准答案,但可以有共同土壤。”鄞志城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推动形成一个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支持奋斗的城市氛围,让“来南安·会成功”从一句口号变成更多新南安人可感知的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