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市“五大组合拳”,全面提升河道管养水平
2018-11-26 10:47 阅读人数:1

  去年,省委书记于伟国对南安市首创河流管养中心的模式给予批示肯定,要求各地认真学习借鉴,聚焦创新,转变理念,以“机制活”为牵引,不断探索推进河长制的有效模式和管用办法。今年来,南安市加强探索与实践,创新工作举措,推广运用河道管养中心,细化实化管护措施,全面提升流域巡查管养水平。

  1、打造“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域化治河新格局。依托第三方成立河流管养中心,负责全市河流管养工作,由市财政投资创建河道巡查信息监控中心、分析中心和管理中心等数字化平台,加强河道日常监控以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为各级河长科学决策和巡河治水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各乡镇(街道)也积极借鉴市管养中心的创建模式和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创新多种工作模式,如梅山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老年人协会+中小学+跑团”义务督导队、罗东镇“民间护河队+卫生考评”、康美镇“民间护河队”、官桥镇“义工护河队”等各种形式的河流管护队伍,进一步细化实化管护措施,实现南安境内河流全域化管理保护的工作格局。

  2、建立“病因会诊+对症开方”全方位河流监管新体系。深入摸排查找流域水质“病源”,由管养中心技术人员对巡查管理的记录、视频、图片等资料进行规范化整理,建立问题清单台账、巡查报告制度和河道“病历卡”,组织专家组分析判断并开出水质提升“处方”,做到因河施策、精准施治,对河道“病情”实时跟踪、随时上报、限时解决。

  3、构建“不欠新账+渐还旧账”河流问题销账新机制。今年来共开展日常巡查576次、应急巡查46次,出动巡查人员3350人次。河道巡查共发现涉河问题1266处,已整改反馈问题1187件,待整改79件,形成并报送河道健康“病例卡”144本,落实对账销号制度,从源头上杜绝新的涉河问题的出现。同时,依托管养中心完成入河排污口调查摸底及规范整治工作,全市共有入河排污口624个,结合南安市农村生活污水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市政管网规划及畜禽养殖整治计划,逐步采取三格化粪池、小型农村污水、城镇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养殖场升级改造等措施,在“控源、截污”两个重要环节全面发力,依法封堵违法排污口164个。

  4、搭建“日常巡护+应急救援”多功能流域护河新模式。创新通过“日常巡护+应急救援”的兼容工作模式,及时有效发现、制止、处理河道上出现的违法行为,引导防汛应急队伍参与河流巡查管养工作,加强防汛应急队伍对河流、水工程的熟悉程度,进而提高救援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构筑“全面控源+重拳修复”地毯式流域整治新秩序。开展污染整治集中攻坚月活动,先后组织54次区域性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河道乱象等专项整治行动,“四面出击”控源头。共关闭取缔高污染企业167家、“三无”企业231家,完成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升级704家,关闭拆除养猪场(户) 242家;组织46次涉河集中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侵占河道违法搭盖、围河造田种植农作物、侵占水域岸线、非法采砂洗砂等行为。推进劣V类水体攻坚整治,全面抓好流域水质提升,对重点河段进行清淤清障,清理整治河道58.5公里、清淤清障30万方,4条劣V类小流域提前实现消劣提级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