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01-1600-2022-00007
    • 备注/文号:南政文〔2021〕266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1-13
    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安市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2-01-21 11:11
      

     

     

     

     

     

     

    南政文〔2021266

     

     

    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安市

    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经济开发区、雪峰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南安市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南安市人民政府

                               20211231日(此件主动公开)

    南安市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上福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闽政〔20217号)和《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加快建设海上泉州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泉政文〔20214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发展目标

    全面落实海上福建海上泉州工作方案要求,海洋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海洋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高质量发展优势,临海产业、港口物流、滨海生态新城、海洋文化产业提级发展创新资源进一步集聚,产业布局更加优化,环围头湾地区逐步打造成海上南安新门户,对全域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与厦门港、翔安机场战略合作能级进一步提升,更深层次融入两湾(环泉州湾、厦门湾)发展战略布局,打造闽西南区域海陆空联运枢纽中心;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海洋合作取得新突破,与台湾各领域联系更加密切,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2023年,海洋经济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海洋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高质量发展优势,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470亿元左右,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左右。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1000万吨。近岸海域一、二类水面占海域面积达83.5%以上,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省上下达指标。

    十四五末期,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进步,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力争达到570亿元左右,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8.5%左右。全市港口吞吐量突破1300万吨。近岸海域一、二类水面占海域面积不低于85%,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省上下达指标。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一座宜业宜居宜游滨海新城

    1构建湾区海洋产业经济带。加强规划引领,统筹环湾地区生产力布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集约高效、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石井片区以临空临港经济为核心,大力发展港口经济;突出芯谷引领作用,推动发展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未来港和高端产城区;水头片区重点对石材产业全链条进行升级,打造全景式展示体验中心,固南安石材在全球的引领地位,打造世界石文化之都;官桥片区重点做优陶瓷石材生产基地,打造全国重要粮油集散中心、全省快递物流中心和现代建材示范基地。逐步发挥湾区辐射引领作用,形成以环湾地区为海洋经济增长龙头,中心城区经济带为腹地支撑,带动北部地区协调发展的重要海洋经济带。(责任单位:市发改局、资源局、工信局、商务局,芯谷南安园区管委会)

    2打造闽西南区域协同滨海先导区。沿围头湾打造四线贯通、三城联动、山海相连的滨海先导区,策划未来社区、海洋生态试验区、石博园等项目,做好沿海岸线城市设计。加快南翼新城生产性服务配套及生活性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同翔安、晋江等周边地区协同发展,以城市基础设施对接带动经济圈互融,以经济互融带动各项资源流动、共生发展,吸引人流、物流向心汇聚,形成区域商业活动新中心。发挥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优势,着重加强教育资源投入,实行更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资源入驻,在南翼新城形成科研和人才高地。深化环湾地区环境整治和绿色景观建设,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加强医疗资源投入建设,加强市政设施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打造闽西南区域协同生态宜居城。(责任单位:市发改局、教育局、住建局、商务局、城管局)

    3打造滨海旅游特色城市品牌。加快推进成功文化产业园、安海湾蓝色海洋生态公园、五里桥休闲慢道等滨海旅游项目建设,整合统筹官桥、水头、石井三镇的滨海旅游资源,将郑成功文化旅游区、蔡氏古民居、大佰岛、奎霞村等旅游景点串联起来,推动我市滨海旅游业规模化、可持续化发展,打造海丝源头、成功故里城市旅游品牌。(责任单位:市文体旅局,南翼集团、文体旅集团)

    (二)打造一个现代化立体智慧港

    1打造对外开放枢纽港口。发挥海港优势,积极争取泊位和作业区周边路网用海获得审批,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到2022年,石井作业区16-17#泊位、港区航道二期工程和石井口岸航运中心等重要工程建成使用;11-12#泊位开工建设;18-19#泊位、三期航道工程、20-25#泊位启动前期工作。加强石井作业区与厦门港、泉州港战略合作,主动承接厦门国际航运中心的功能辐射,加快运输功能转移,重点发展服务港后经济腹地的石材、钢材海运航线。推进石井滨海大道、南港路和通海路等疏港公路路网及市政公共配套建设,完善港口物流体系;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智能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在港口物流领域的应用,推动物流集散信息化、智能化,不断提高港口集疏运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工信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港口办,南翼置业集团、能源工贸集团)

    2打造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加快推动石井至翔安新机场通道项目进展,推动建立南翼新城与翔安区规划统筹、产业协作机制,引导临空临港制造、智能制造、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会展商务等产业项目错位布局,推动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成形成势,积极对接厦门自贸区扩区规划,争取设立临港功能保税区。(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工信局、商务局、交通运输局)

    3拓展港口经济腹地。充分发挥海、空双港优势,深化区域协作发展,主动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厦漳泉都市圈等重大战略。重点对接成功大道翔安南路、滨海大道窗东路等城市主要道路,加快国道324线南安改线段、石井大道建设,做好与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厦门轨道交通3号线、6号线规划建设衔接。以泉州港石井作业区和南安北站物流双枢纽为核心,对接兴泉铁路厦门港疏港铁路、福厦客专建设进程,通过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对港口物流、陆上物流进行信息联动,建立完善信息互联、运作协同、高效管理的多式联运综合货运枢纽。优化港后方物流配套设施,加强石材陶瓷、机械装备等临港产业园区与港口的衔接,助力港口作业区产业链延伸,形成联动发展的新局面。推动观音山物流基地、天地汇东南区域总部、宏图海西公共物流港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运输的无缝衔接,打造区域海陆空联运枢纽中心,构建现代化立体智慧港。(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科技局、资源局、住建局、交通运输局)

    (三)做大做强一批临海产业

    1推动养殖业向蓝转变。加快形成绿色生态、集约高效的养殖方式,更新改造3510亩水域海上传统泡沫浮球为塑胶筏式吊养浮球,提升养殖海区水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方针,按照主攻二产、发展三产的思路调整渔业结构,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产业,加强水产品销售服务,构建渔业养殖、水产品销售和加工全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2推动港口总部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区域综合优势,探索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新增车船落籍和外挂车船回迁,带动南安人经济回流,依托石井口岸航运中心,在环湾地区形成以船舶运输、港口物流总部基地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带。发挥港航产业协会作用,凝心聚力共建湾区事业,打造一批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港口产业集群,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责任单位:市发改局、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港口办,能源工贸集团)

    3培育向海科技创新产业。发挥厦门泉州科技创新走廊优势,在环湾地区谋划布局生物工程技术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园等,构建创新研发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园区体系,培育壮大以海洋生物医药、生物技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冷链物流为核心的海洋新兴产业集群,持续推进泉州冷链物流园等现代物流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国际物联网络中心。充分发挥我市沿海港口和地质条件优势,加强地下水封洞库储油项目调研、谋划。积极对接厦门大学、海洋三所等科教研机构,引导创新要素对接流动,推动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高效转化。(责任单位:市发改局、科技局、工信局)

    4打造临海智慧芯谷。充分发挥南翼滨海新城高端要素集聚平台作用,围绕高技术服务业、高性能集成电路等重点领域及其关键环节,推动三安、安芯等龙头项目持续扩大产能,加快半导体产业链建设。跟进推动联东U谷南安半导体科技产业项目、泉州芯谷南安科创中心等项目转化落地、加快建设。实施总投资约600亿元的3大类89个项目芯谷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园区扩区升级,逐步形成国内领先的集材料、芯片、器件为一体的全国重要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基地,带动区域人才聚集、产业升级。(责任单位:泉州芯谷南安园区管委会)

    (四)打造一路扬帆的海洋文化产业新格局

    1奏响一核引领、两翼协调海洋文化协奏曲。依托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世遗品牌,以海丝文化、闽南文化为内核,以九日山祈风石刻、南坑古窑址、昭惠庙、英都拔拔灯等为载体,推进丰州古城修复,在南安中部形成东西向海洋文化集中带,重点打造海丝源头城市文化品牌集中展示和体验带。南翼重点发挥五里桥、郑成功文化等海洋文化资源,提升海洋文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依托石材陶瓷产业优势,挖掘石文化产业独特魅力,建设英良石文化博物馆和石材智慧园区,扩大石博会等国际性展会影响力,推广南安特色石文化产业,打造万国建材建筑博物馆。北翼推动以凤山文化节、灵应寺等宗教文化为主题的民间信仰交流活动,联动海内外同胞、侨胞宗教文化,扩大南安海洋元素宗教文化活动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委统战部(民宗局),市文体旅局)

    2开拓海洋文化新篇章。深挖南安海洋文化元素,进一步提升海丝城市品牌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拍摄城市形象宣传片《一路扬帆 中国南安》,推动华侨题材系列电视连续剧《向海而生》、《向海而富》、《向海而强》落地我市拍摄。开通并运营好今日南安海外账号,向世界特别是广大南安海外侨胞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南安历史、文化和发展中的新成果、新成就。培育一批创意设计企业,通过石材产品设计、文娱纪念品等潮牌展示南安海洋文化元素。推广南安华侨爱国、爱乡、爱业、爱俭的拼搏精神,激发海丝源头时代光辉。(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局)

    (五)推进“一带一路”海洋开放合作

    1拓延支柱产业全球链条。发挥南安古代海丝起点和著名侨乡优势,加速融入一带一路全球产能合作体系;以异地商会和海外商会为战略节点,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海丝沿线国家建设经贸合作区、生产加工基地等,并购研发机构、营销网络和知名品牌,推动产能走出去。推行以侨引侨”“以侨引商模式,布局建设侨商产业聚集区和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支持企业抱团投资海外矿山资源,提高采购议价能力,增强全球石材链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促进经济贸易往来,主动对接丝路海运”“丝路飞翔中欧班列,积极参加沿线国家地区国际性展会和泉州品牌境外行”“海丝行系列展销活动,放大本土专业展会外溢效应,打造买全球、卖全球超级平台。(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商务局)

    2构建全球泛家居产研销中心。泛家居跨界融合为引领,融合石材陶瓷、水暖厨卫、消防安防、家具家电、鞋服轻纺等传统家居产品优势,升级政府+联盟+企业的全球泛家居产业联盟及体验营销新模式。大力推广泛家居线上平台,持续壮大一带一路营销网络,实现产业链条集合、国内国外渠道市场整合、线上线下结合,打造全球绿色建材一站式采购体验平台。持续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美的智慧家居科创项目和总投资28亿元的绿色泛家居建材展贸项目,着力打造南安城市智慧展厅。(责任单位:市发改局、工信局、商务局)

    3打造全国水产云服务平台。谋划建立水产云服务平台运营总部,统筹水产云服务平台建设和行业产业链规划。整合我市在水产行业各方面资源,以云计算、大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着力打造全国水产云服务平台。借助福建水产行业协会等渠道,吸引知名水产企业向云服务平台集聚,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入驻,实现线上交易、线下集采配送高效运转,探索构建水产行业集散中心。(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商务局)

    (六)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1提升互通便利化水平。促进南台港口深度合作,巩固南台货运直航、客运直航、小额贸易三条通道成果,在两岸应通尽通上深入探索实践。以建设对台客货运枢纽中心为契机,加快石井口岸软硬件设施建设,完成泉金客运码头联检大楼改扩建工程,旅客通关能力提升到30万人次/年;2022年完成石井千吨级对台贸易码头技术改造,石井口岸通关中心及生活配套区、边检营区建成投入使用。规划建设集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仓储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会展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园区,打造对台经贸合作、人员往来的重要前沿平台。(责任单位:市委台港澳办,市交通运输局、商务局、港口办,能源工贸集团、南翼置业集团)

    2构建南台互惠互利经济圈。积极对接半导体、精密机械、生物医疗等台湾优势产业,推进对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探索对台自由贸易先行区,扶持福建童昌医院等重点台资企业发展。持续办好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会,深化南台农业合作。依托闽台农产品市场,探索设立台湾农产品直销小额免税市场,推动建立农渔产品点对点贸易平台,创新台湾买单、南安提(配)货模式。(责任单位:市委台港澳办,市商务局)

    3推动南台文化双向交流。打造南安市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南安市郑成功研究会等交流平台,高标准办好2022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60周年系列活动。发挥闽台农产品市场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带动作用,持续深化台商台胞服务年活动,将各级惠台政策落到实处,重点做好台湾青少年实习、就业、创业服务工作。深化南台民间交流机制,推动南音、诗词、木偶、高甲戏等传统优秀文化剧团社与台湾开展结对交流、互派驻点和巡演交流。(责任单位:市委台港澳办,市文体旅局)

    (七)落实一系列海洋生态综合治理措施

    1推动绿色发展,抢占海洋碳中和先行点。持续推动两溪一湾生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土地整理、产业导入、乡村振兴等相结合,打造滨海绿色低碳城。加强城市绿道、森林湿地步道等公共慢行系统建设,鼓励低碳出行。健全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制度,强化海洋养殖污染控制。采取积极措施,加强低碳发展及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进一步推动环湾地区石材、陶瓷、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南部蓝色经济带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从产业城逐步向科技城、未来城升级(责任单位:南安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局、工信局、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

    2强化监测预警,构建海洋生态资源监控体系。加强智慧海洋建设,强化与厦门海洋环境监测站合作共建,加快推进海洋自然资源监控体系项目进度,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传感器等现代监测技术,建立海洋生态资源实时监控和分析系统,打造一张图大数据展板,实现全域海洋信息一键知(责任单位:市资源局)

    3加强海污整治,防范海洋环境风险。建立完善岸上管、流域拦、海面清海漂垃圾综合治理机制,推动陆海环卫无缝衔接,构建完整的海漂垃圾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防治沿岸生活垃圾、河漂垃圾入海。加强污水收集处理,2023年完成芯谷南安园区、石井镇、电镀集控区、水头南翼等4家沿海片区污水厂的尾水深海排放工程。全面完成各类入海排污口摸排、监测和溯源,建立入海口排污口一口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取缔非法入海排污口,建立入海排污口整治销号制度,实施入海排污口差别化、精细化管控。(责任单位:市城管局,南安生态环境局)

    三、实施保障

    (一)强化组织协调。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各部门分管领导负责、具体科室具体推进的联络机制,联络办公室下设在市发改局。各重点任务牵头单位要积极与上级对接,共同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海洋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鼓励涉海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化合作,共同建设海洋研发中心和孵化中试基地,推进涉海技术研究开发。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海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海洋项目落地。对照国家产业政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条件要求,优先保障用地、用海、用林,优先支持重大海洋产业项目建设。

    (三)强化金融支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本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发挥资金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更多创新性海洋金融信贷产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海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13日印发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