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01-1000-2023-00011
    • 备注/文号:南政办〔2023〕1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3-01-16
    南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安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3-01-16 15:52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经济开发区、雪峰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南安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南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南安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2023-2025年)行动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奋力推动南安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现代化新南安建设提供有力支撑,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总主题、创建教育强市的总目标、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方位推进南安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南安基础教育实现从标准配置向优化配置转变、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转变、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基本建成全省教育强市,学生获得感、教师荣誉感和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夯基工程,强化教育发展保障

      1.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立足“一市三城”城市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中心城区教育资源优质扩容计划、南翼新城教育资源整合建设计划、北部新城教育资源特色提升计划,推动总投资20亿元的“教育提升工程包”建设,策划生成学前教育提升、体育场地建设提升、校舍安全治理、社会捐赠教育事业等总投资近12亿元的项目包,加快建设一批乡镇寄宿制学校和“小而优”“小而美”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更好地满足群众“就近入好学”需求。到2025年,全市实现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8所(2023年25所、2024年37所、2025年26所),新增优质学位8.1万个,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大校额、大班额情况得到有效整治。

      2.升级办学设施设备。分期分步提格升级所有中小学校教学一体机设备,到2025年,全市更新2300台(2023年900台、2024年800台、2025年600台)。加快校园互动录播教室建设,力争全市所有中学、中心小学录播教室建设实现全覆盖。分批对学校食堂、教师周转房、学生宿舍、门卫值班室、视频监控进行改造升级,到2025年,推动全市100所中小学校基础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大力推进中小学校体育场地和消防设施提升工程建设,到2025年,完成100所学校体育场地和消防设施提档升级,确保中小学教学仪器、图书达到省定I类标准配备的学校达到70%以上。

      3.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加快全市校园局域网升级改造,建设南安教育城域网。推进“5G+专递课堂”建设,扩大名师名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覆盖面。完善南安市教育视频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和应用活动,不断丰富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培育建设一批中小学信息化示范校。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创建一批智慧校园示范校和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确保全市教师和初中以上学生拥有网络学习空间。

      4.筑牢校园安全防线。健全完善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齐抓共管机制,深化学校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学校应急处置水平。创新安全教育方式,强化校园安全“三防”建设,推进校园安全智能化管理,细化学校平安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指标,强化考核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全市学校“平安校园”等级创建和标准化提升。

      5.凝聚教育发展合力。发挥侨乡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筹备设立南安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不断营造兴学助学的良好社会风尚,到2025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会),80%以上中小学校设立校董会(基金会)。不断加大奖教奖学力度,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广大教师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发展格局。

      (二)实施筑梦工程,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1.人格塑造。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成立“南安市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作中心”,更好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把立德树人贯穿各类教育,融入各个环节,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大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积极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充分发挥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等阵地作用,弘扬和传承“爱国、爱乡、爱业、爱俭”的南安华侨精神,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2.智育开发。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注重“减轻学生负担”与“提升教育质量”有机结合,全面落实“双减”政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凝练一批“有特色、有亮点、可持续、受欢迎”的课后服务特色。紧跟教育评价改革和新中考、高考改革趋势,采取“名优校+”教育发展共同体、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名优教师引领和优质教学团队结对定向帮扶、随机教学视导、“沉浸式”教学诊断等措施,推动中小学校积极探索轻负、高效、优质的教学质量提升路径。

      3.体格锻炼。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创新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每位学生掌握1-3项运动技能。持续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达到95%。有序推进校园足球、篮球、排球等特色项目建设。扎实推进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建设一批心理健康辅导室,探索建立面向学生、教师、家长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完善校园重大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长效机制。

      4.文艺素养。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教学模式,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丰富艺术实践活动,促进每个学生在校期间培养1-2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开展艺术教育评价工作。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开设艺术特色课程,持续开展高雅艺术和地方戏曲进校园活动。

      5.实践历练。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强化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创新劳动课程体系,因地制宜拓展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遴选确认一批劳动教育特色项目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必备的劳动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塑造基本的劳动品质。

      (三)实施提质工程,推动教育优质发展

      1.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严格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移交管理暂行规定,探索完善国有企业与教育部门联合办园模式,加强集体办幼儿园管理,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发挥优质独立公办园和乡镇(街道)中心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分阶段推进乡村学前教育办学点标准化建设。推进“总园+”办园模式改革,提升学前教育片区管理和乡村小规模学校附设幼儿园(班)精准帮扶实效。到2025年,全市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在90%以上,各级示范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45%以上,学前教育乡村办学点100%达到标准化要求,通过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认定。

      2.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小学“强基”工程、初中“壮腰”工程,强化内涵建设,激发办学活力。加快乡村温馨校园、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推进泉州市初中教育综合改革新优校培育建设,到2025年,实现全市乡村温馨校园全覆盖、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全覆盖,全市80%以上中小学被确认为“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

      3.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实施优质高中建设工程,探索建立优质高中教育孵化、创建、评估和支持保障机制,推动普通高中达标晋级,推进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地校建设,形成一批课程特色鲜明、布局相对合理、充分满足多样化学习需求的特色高中,到2025年,80%以上完(高)中校建设成为南安市级以上特色普通高中学校。加强新高考选课走班教学管理、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等研究与指导,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

      4.特殊教育创新融合发展。支持特教学校创建“福建省特殊教育改革示范校”(2021年被确定为试点,周期4年),深化“云端学校”送教上门模式创新实践,积极发展学前特殊教育,打造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办学新样板。扩建特教学校并巩固提升标准化建设水平,到2025年,全市新增随班就读基地校15所,实现26个乡镇(街道)全覆盖,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应随尽随、就近就便优先入学。健全残疾儿童规范评估和招生入学联动工作机制,适宜安置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儿童。

      (四)实施强师工程,打造一支育人铁军

      1.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各类师德规范纳入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全员培训必修内容,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教师管理全过程,在资格认定、教师招聘、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年度考核、推优评先、表彰奖励等工作中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教师荣誉表彰制度,持续选树身边的好教师典型。强化师德考评,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开展师德警示教育,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零容忍”。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修订完善《南安市优秀教育人才引进与奖励实施办法》,引进、培育一批优秀教育人才,开展全市教育人才揽蓄工作。有效盘活学校编制存量,加大紧缺新任教师招聘力度,多渠道补充合同制教师,探索部分辅教人员第三方购买服务机制,配足配齐配强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及教师交流工作机制,拓宽交流轮岗形式,有序推进组织选派、定期交流、小片区管理、紧缺学科教师走教等形式的校长(教师)交流活动,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山区学校流动,不断推进师资均衡配置。

      3.促进队伍能力攀升。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探索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开展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健全新教师入职三年培养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化水平,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力争达到教职工年度工资总额2.5%。深化“三二制”复合型城乡教师研修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南安特色的网格化教研发展共同体。健全南安市名优教师培养基金申报制度,奖励优秀教育教学教研成果、奖励教师专业发展成果、资助名优教师进修培养。实施小学幼儿园名优教师引领工程,激励名优教师充分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到2025年,培养南安市级以上名校(园)长50人以上,各级骨干教师1000人、学科教学带头人200人、教学名师80人、名班主任100人以上。

      4.强化正向激励机制。落实强师惠师八条措施,进一步推出含金量高的惠师政策。单列绩效考核校(园)长、书记,将校(园)长、书记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成长等相结合。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办法,突出“多教多酬、优教优酬”导向,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教育教学效果突出的一线教师、从事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倾斜。健全教师“岗位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岗位聘任竞争机制。注重人文关怀,加强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教师公寓建设,建设惠及教师的人才社区,出台优待教师出行、旅游、购房、体检、疗休养等方面政策,倾斜支持山区教师合理流动,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并在各类人才项目、荣誉表彰、评奖评优、培训机会中给予倾斜。

      四、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南安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扎实组织实施。建立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定期会商工作制度,细化重点任务,绘制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分工,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健全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全力推进各项措施落实落细。

      (二)实施监测评估。完善监测评估机制,开展方案实施情况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加强督促考核和跟踪检查,按时对单收账,采取定期检查和重点抽查的方式,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三)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全方位宣传展示工作动态,挖掘树立教育战线先进典型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经验做法,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教育发展格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