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919-0101-2021-00010
    • 备注/文号:南洪政〔2021〕20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洪濑镇人民政府
    • 公文生成日期:2021-03-16
    南安市洪濑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洪濑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
    时间:2021-03-17 10:38

    各村(社区)委会、各市(镇)直有关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大力加强公众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扎实推进消防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委办〔2020〕3号)、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等13个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实施细则>的通知》(闽消〔2020〕176号)、《福建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和《南安市委宣传部等15个部门关于印发南安市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实施细则》(泉南消〔2021〕2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洪濑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实施细则》,请各村(社区)各单位将该项工作纳入本单位年度工作部署或工作计划,严格按照要求贯彻落实。同时,设置消防宣传专用网盘,供各单位使用的消防宣传资料。网盘链接地址:https://pan.baidu.com/s/1nL8WlV_EPGE9xupN_JAavA,提取码:fv9z。

     

     

     南安市洪濑镇人民政府

      2021年3月16日

      (此件主动公开)

      

    洪濑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实施细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推进安全宣传“五进”工作方案>的通知》(安委办〔2020〕3号)、福建省消防救援总队等13个部门《关于印发<福建省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实施细则>的通知》《福建省消防安全责任制实施办法》《泉州市委宣传部等15个部门关于印发泉州市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泉消〔2020〕306号)和《南安市委宣传部等15个部门关于印发南安市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五进”工作实施细则》(泉南消〔2021〕2号)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质,扎实推进消防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工作,特制定实施细则如下。

      一、消防宣传进企业

      (一)主要目标

      1.通过消防法律法规宣传,推动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完善并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风险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增强企业火灾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2.强化企业负责人消防安全责任意识,提升从业人员消防安全素质,培育企业消防安全文化,推动企业建立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消防安全内生机制。

      (二)主要措施

      1.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企业消防工作责任考评内容,明确工作计划、目标和责任人,建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档案;确定消防安全宣传员,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2.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企业广播、电子显示屏(包括电梯视频)、报刊、提示卡等常态化刊播消防安全知识、公益广告和提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固定的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场所,配备常用消防器材、模拟体验设施和宣传资料。

      3.制定灭火疏散应急预案。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每半年、其他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火灾风险程度较高的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城市综合体和高层、地下公共建筑等单位,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员工普遍掌握“一懂三会”(懂本场所火灾危险性,会报警、会灭火、会逃生)知识,新上岗、转岗前必须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4.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模拟体验室,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企业文化建设,定期组织开展消防知识竞赛、消防运动会、“119”消防日等活动,提高员工“四个能力”(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

      5.加强消防设施器材标识化管理。消防设施器材标识醒目,操作使用方法用文字或图例标明;醒目位置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板、示意图或标识,开展消防安全“三提示”工作(提示本场所火灾危险性、提示消防器材位置及使用方法、提示安全出口和疏散逃生路线)。重要岗位应张贴火灾风险公告、消防警示提示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标识。

      6.推动企业开展经常性警示宣传教育,播放警示教育片,发放通俗易懂的消防安全知识图册等,广泛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对企业落实消防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报道,曝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

      7.利用车站、公交站台的电子显示屏、宣传栏、提示卡和交通工具内的广播、电子显示屏、报刊等,刊播消防安全知识和提示。有条件的文化娱乐场所、宾馆酒店等在电影、电视开映(机)时播放针对性的消防安全提示。

      (三)责任单位

      镇安办、宣传办、企业办、派出所、交通运输局、农业服务中心、文体站等有关单位。

      二、消防宣传进农村

      (一)主要目标

      1.提升市(镇)直有关单位和村民自治组织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管理能力。

      2.建立农村消防安全宣传“四有”工作机制(有组织体系、有展示窗口、有便民册子、有广播设施),丰富消防安全宣传手段,全面提升农民消防安全意识和火灾自防自救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消防安全支撑。

      (二)主要措施

      1.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普法教育工作内容;纳入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业示范县创建工作中;纳入科教卫生文化“三下乡”内容。每年组织对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成员进行1次消防安全培训,明确1名村干部、1名消防宣传大使负责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行政村成立志愿消防组织,定期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2.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安全网格员、灾害信息员、科技志愿者、科普信息员等在农村安全宣传中的主力军作用,调动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支教教师等参与消防安全宣传的积极性,引导广大乡村开展契合本地实际的消防安全宣传活动。

      3.村委会因地制宜制定并落实村民防火公约,落实“户户联防、村村联防”措施。建立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智障残障等特殊群体“邻里守望”制度,实行“一对一”帮扶,上门宣传消防知识、查找火灾隐患,并落实紧急情况时的救助人员。

      4.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依托农村综合服务设施建立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场所,配备常用消防器材、模拟体验设施和宣传资料;将消防文化、消防安全常识融入农村休闲区,建设集休闲娱乐、消防文化展示和消防知识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消防主题公园。在老人活动中心、棋牌室等村民公共休闲场室,设置家庭火灾危险性及常见火灾隐患、初起火灾扑救及疏散逃生方法、家用消防器材、建筑消防设施使用等演示、体验的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在农村主要道路、村民集体活动场所设置固定消防宣传栏或消防警示牌。易发生山火、林火的地方,设置警示性标语。

      5.秋收和春节、清明、元宵等重要时节,开展针对性消防安全宣传提示。结合各地实际,利用电视、报纸、广播,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村村响、户户通”广播、惠民电影、流动科技馆、“科普中国”、“科学辟谣”信息化平台等方式,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

      6.古村寨、文物古建筑等重点部位设立消防安全标志,提示村民和游客注意防火安全。加强和落实宗教活动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灭火、逃生疏散演练等活动。

      (三)责任单位

      镇安办、宣传办、民宗、民政办、农业服务中心、文体站、等有关单位。

      三、消防宣传进社区

      (一)主要目标

      1.建立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机制,将消防安全宣传纳入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增强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应对组织能力,提升社区居民消防安全素质和火灾自防自救能力。

      2.加大社区公益宣传力度,深入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家庭消防安全知识和火灾预防及应对知识;发挥新媒体平台优势,结合社区特点开展示范性、浸润式安全宣传,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生活环境。

      (二)主要措施

      1.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机制,社区明确1名专干负责消防宣传工作,聘请1名社区消防宣传大使,建立由社区消防宣传负责人主导,社区民警、社区消防宣传大使、小区负责人、物业服务人员或楼栋长参与的消防宣传工作队伍。

      2.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定期开展消防宣传,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组织演练。发挥社区内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应急力量、社区安全网格员在消防安全宣传中的作用,经常性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3.推动建立社区安全宣传教育制度体系,将消防宣传教育融入社区文化建设,鼓励文艺爱好者开展消防安全文艺创作,定期组织送消防安全文艺节目进社区等活动。

      4.加强社区消防宣传阵地建设,将消防主题公园纳入城市生态建设,建设一批集休闲娱乐、消防文化展示和消防知识普及等功能于一体的消防主题公园。设置社区消防宣教室,提供消防宣传影像、海报、图文和法律知识读本等宣传资料;在社区、住宅小区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橱窗,在社区电子阅报栏、小区楼宇电视、户外显示屏等经常性播放消防安全公益广告和安全提示;有条件的社区可建设集家庭火灾危险性及常见火灾隐患、初起火灾扑救及疏散逃生方法、家用消防器材、建筑消防设施使用等演示、体验的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

      5.结合社区实际,利用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全国科普日等节点,定期开展消防宣传教育、隐患排查治理和火灾等群众性灭火疏散演练,提升社区居民消防安全自防自救能力。组织社区居民到当地消防救援站、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每年举办1场社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

      6.社区医疗机构、福利院、养老托管机构等单位制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和灭火疏散应急预案,明确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责任人,每半年至少进行1次全员消防安全培训,从业人员和有行为能力的人员普遍掌握“一懂三会”知识。

      (三)责任单位

      镇安办、宣传办、派出所、民政办、文体站、卫计办等有关单位。

      四、消防宣传进学校

      (一)主要目标

      1.推动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班级活动中落实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做到师资、课时、教材、场地“四落实”。

      2.发挥教书育人功能,强化消防安全教育人员素质提升,强化学生和教职工消防安全意识,坚持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从早抓起、从小抓起,根植消防安全理念。

      3.推动建立学校与政府、企事业单位、新闻媒体的共建协作机制,普及消防安全、火灾预防等知识,使学生和教职工做到懂预防、会逃生、会互救。

      (二)主要措施

      1.落实《福建省学校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明确校内消防安全工作负责人,建立校外消防兼职教员队伍。深化学校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积极开展寒暑假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每学年设置不少于4课时的消防知识教育课程。

      2.幼儿园及中小学校要将消防安全纳入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每学期组织开展1次消防应急疏散逃生演练,在寒暑假作业及课堂教育中融入消防安全知识;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开设消防技能选修课程。高校、高中阶段学校将消防知识和技能纳入学生军训内容,开展“四个一”活动(开设一堂消防知识课、组织一次疏散逃生演练、进行一次灭火实操、体验一次消防站开放)。电视、报纸结合开学、寒暑假,将消防安全融入专题中,并适时刊播。

      3.在校园宣传栏、校报校刊、黑板报、网站和“两微一端”设置消防宣传教育栏,定期更新;校园电视、广播定期刊播消防公益广告和安全提示;寄宿制学校宿舍张贴消防安全须知和疏散示意图。设立消防安全角,提供消防读物;推动建立校园消防科普体验馆或体验室,配备常用消防器材和模拟体验设备。

      4.鼓励高校建立学生消防安全社团,发动学生参加消防宣传志愿服务,积极创作消防安全文化作品,开展消防安全文化宣传演出,对城乡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开展面对面消防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

      5.每学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示范课”教学活动,定期对教职工消防安全知识及应急处置能力进行培训。积极组织开展消防知识竞赛、消防主题绘画作文比赛、消防动漫大赛等寓教于乐的宣传教育活动。“119”消防日前后期间集中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

      (三)责任单位

      镇安办、宣传办、教育办、文体站等有关单位。

      五、消防宣传进家庭

      (一)主要目标

      1.积极推动家庭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普及,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识,自觉维护消防安全,掌握防火、灭火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逃生自救能力,确保火灾情况下懂逃生、能逃生。

      2.以生活中的消防安全常识普及为重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使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广泛覆盖居民家庭。结合家庭特点开展个性化、亲情式消防安全教育,汇聚关注消防安全的家庭合力。

      (二)主要措施

      1.将家庭消防安全知识掌握情况融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中,发动家庭成员养成互助、互学、互提醒的习惯,提升家庭成员火灾防护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有效减少家庭火灾伤亡。

      2.村(社区)、派出所、小区业主委员会、消防宣传志愿者团体等组织开展送消防安全上门活动,深入居民家庭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定期发放、宣讲防火公约,开展消防安全提示。引导居民服从物业消防安全管理,自觉维护公共消防设施完好,保持公共消防安全秩序。

      3.通过电视、报刊、广播、网站,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以及移动短信服务等平台播出、发放与家庭生活息息相关的消防安全节目、公益广告、短信。教育家庭成员养成定期清理家中可燃杂物,外出前关窗、断电、断气习惯,教育儿童不玩火;协助、提示独居老人或生活能力有障碍的群众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4.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家庭”与“进校园”相结合,倡导校园消防志愿服务队走进家庭开展消防知识宣讲,组织开展查找家庭火灾隐患、绘制“火灾疏散预案与逃生图”、按照逃生图进行逃生演练等活动,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完成消防安全作业,提高家庭成员自救逃生能力。

      5.将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进家庭”与“进社区”“进农村”相结合,通过社区、农村集体活动向家庭普及消防安全常识,家庭成员掌握“一懂三会”知识,自觉维护小区楼道、消防车通道畅通,电动车按规定停放、充电,积极举报身边的火灾隐患。

      6.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家庭配备必要的报警、灭火、逃生自救器材,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地区帮助“空巢老人”、弱势群体家庭安装“独立式”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三)责任单位

      镇安办、宣传办、文明办、派出所、农业服务中心、文体站等有关单位。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