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26-0101-2023-00035
    • 备注/文号:南医管办〔2023〕8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公文生成日期:2023-11-28
    南安市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后疫情时代南安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时间:2023-11-28 17:53

    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雪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市总医院及成员单位:

      现将《进一步加强后疫情时代南安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安市公立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1月28日

      (此件主动公开)

      

    进一步加强后疫情时代南安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为深刻总结新冠疫情防控经验,建立健全我市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加快实施健康南安战略,市委、市政府高规格召开全市卫生健康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动员部署会,下发《南安市卫生健康服务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南安市兴医惠医八项措施》等多份文件,针对后疫情时代南安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

      市政府、市政协将“加强后疫情时代健康南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为2023年度民主监督专题协商课题,课题组深入调研走访,并赴石狮市、厦门翔安等地学习考察,综合形成专题调研报告。8月25日市政府市政协召开联席会议,专门听取该课题调研报告并对落实报告建议提出具体要求。为进一步落实联席会议精神,推动调研报告建议落地落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卫生和健康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得到有效落实。坚持问题导向,逐条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和短板,紧盯调研提出的意见建议,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分类施策,逐步解决,按照轻重缓急,推动建议逐条逐步落实。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建立常态运行机制。深入贯彻实施《南安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南安市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南医改组〔2022〕3号),建立“防治重大疾病局际联席会议制度”常态运行机制,定期召开多部门联席会议,及时分析研判疫情形势,研究部署防控措施。充分发挥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市民政局要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加强村级公共卫生组织体系建设,密切公共卫生委员会与居民群众的联系;市卫健局要加强村级公共卫生干事相关知识培训,推动落实协助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传染病和重大疫情处置、健康教育宣传、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将村级公共卫生委员会的履职情况纳入对村级考核,压实村一级公共卫生责任。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民政局,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

      2.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构建平战结合的应急机制,强化应急队伍建设,到2023年底前,将市疾控中心全体卫生专业人员纳入卫生应急后备队伍建设管理,进一步优化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搭建卫生应急实训平台,强化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迁建,2024年上半年完成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设并投入使用;强化技术力量储备,2023年底前,通过公开招考、直接到高校招聘等方式引进各类专业人才不少于9人,派遣业务骨干前往省市疾控中心进修学习,提升人员水平。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强化对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专业人才队伍培训,做好镇级公共卫生人力资源储备。加大应急演练力度,针对当年度疫情情况,每年组织一次专题应急演练,检验队伍实战水平并持续改进提升。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疾控中心,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建强卫生人才队伍,夯实公共卫生基础

      1.积极推动人才政策落实。进一步推动《南安市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办法(试行)》(南委人才﹝2023﹞4号)等人才政策得到落实,保障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支持培育高水平卫生人才队伍,用于紧缺人才安家补助、名医引进补助、工作住宿保障、学历提升奖励、优才进修培养、名医带徒培养等六项措施的资金需求并推动有关政策待遇得到及时有效兑现,进一步激励卫生人才引进和培育,逐步实现卫生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责任单位:卫健局、财政局、人社局

      2.努力补齐卫生人才短板。加大招聘力度,实行多点招聘模式,采取赴医学高等院校采用笔试、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自主招聘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方式,补充医疗卫生人才新鲜血液,在2024年上半年组织1期到医学高校招聘活动。积极争取定向委培名额,委托省内高等院校定向培养基层紧缺人才,精准补充人才缺口。要用好南安籍在校医学生资源,市卫健局、教育局要收集近5年各医学院校本科及以上南安籍学生名单,制作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推介材料,逐户发放,进一步激发我市医学生回乡工作的热情。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人社局、教育局

      3.强化卫技人才培养机制。继续实施优秀卫生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派一批中青年卫技人员到省内外一流的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学习,在学科发展、应用新技术和开展新项目等方面发挥带头人作用,形成一支梯队层次分明的学术骨干队伍,提升我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积极引进和储备国内知名医学专家及团队,推动健康南安促进会切实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吸引南安籍医疗专家回乡服务,进一步加大名医工作室创建力度;要鼓励名医以“名医带徒”的形式,通过理论授课、教学查房、手术指导、结业考核等带教方式培养中青年卫生技术人才,发挥好名医工作室作用。大力支持优秀中青年医学人才到省内外一流医疗机构进修学习,鼓励卫生技术人才参加学历教育、在职学位教育。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健康南安促进会,各医疗卫生单位

      4.完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持续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投入,缓解基层医疗机构运营压力,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基础绩效奖列入预算分类补助,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退休人员生活补贴全额列入预算;提高对基层甲乙类医疗单位人员经费补助比例,对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购置更新医疗设备10万元以上的按比例给予分类补助。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卫健局

      5.优化岗位设置职称评聘。调整优化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逐步提高中、高级专技岗位比例,岗位竞聘应向基层一线倾斜;全市预留部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岗位数用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及人才补短板时申请使用;规范卫健系统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管理,指导各医疗卫生单位优化职称聘任方案,科学制定量化指标考评,提高聘任工作的科学性,强化聘任工作的纪律性。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卫健局

      6.补齐乡村医生队伍短板。加快培养年轻医生,积极推进大学生乡村医生计划,探索与相应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泉州市医高专等)签订定向委培联合办学协议,面向农村规范培养拟从事全科医疗的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医学生,鼓励医学院校科班生积极投身乡村医生队伍,落实医学专业高等学校毕业生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探索实行“乡管村用”,由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招聘编外人员方式,引进大专以上医学生,让其在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室)工作,解决其工资待遇问题;实施执业资格提升工程,提升乡村医生的执业水平,积极协调中专学历的乡村医生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泉州市医高专等)学习,取得在职教育,并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依法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年龄60周岁及以下、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量且考核合格的在岗注册乡村医生实施“学历补助”,分别给予取得全日制医学院校本科、大专学历的乡村医生每人每月适当补助,提升乡村医生学历水平。完善乡村医生补助保障机制,落实好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药物制度补助、一般诊疗费政策,动态调整补助标准,逐步提高乡村医生收入;继续给予乡村医生岗位补助每人每月不低于100元,并视财力情况适度增加乡村医生岗位补助。多方筹措资金,对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适当补助,引导乡村医生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提高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待遇。完善乡村医生医疗保障,引导乡村医生按照有关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健全村卫生所(室)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推动乡村医生统一投保医疗责任险。市财政局、卫健局要加强沟通协调,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探索按从业年限长短给予不同金额的养老生活补助,解决乡村医生退岗后顾之忧,提高乡村医生岗位吸引力。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人社局、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推进专科能力建设,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1.全面梳理医学学科发展现状。组织全市医疗机构全面梳理本单位当前各医学学科发展情况,根据学科发展水平、行业地位、人才队伍和诊疗能力等因素,结合本机构前期学科发展规划,明确划分本机构的基础学科、平台学科、优势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各医疗卫生单位

      2.科学制定临床专科发展规划。全市各医疗机构结合本地区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和自身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结合本机构优势学科和重点扶持学科情况,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发病率高且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疾病,注重发挥行业权威专家、研究机构等作用,科学制定本机构临床专科发展规划,确定本机构的临床专科重点建设方向,明确核心病种和建设目标。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各医疗卫生单位

      3.健全专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全市各医疗机构按照院科两级责任制的要求,将专科作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单元,健全专科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强化目标引领、问题导向和结果考核。指导临床专科设置质控专员,制定临床专科质控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数据收集、分析、反馈、上报等工作,明确专科质量安全基线和年度建设目标,充分利用各项质控指标和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自我管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作出针对性调整,不断提升临床专科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各医疗卫生单位

      4.培育专科特色文化凝聚发展力量。全市各医疗机构加强临床专科特色文化的建设与培育,充分挖掘医院和各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文化特点和先进事迹,指导临床专科逐步凝练形成积极向上、传承有序的专科特色文化,以文化引领塑造新团队精神,进一步凝聚医务人员力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以专科特色文化助力专科可持续发展。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各医疗卫生单位

      5.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全市各医疗机构在加强专科能力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支持基层、帮扶基层的导向,通过培养培训人才、远程医疗、下沉人才、开展巡诊等各种方式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能力、提高水平。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各医疗卫生单位

      6.谋划打造优势专科和特色专科。全市各医疗机构按照临床专科发展规划和重点建设方向,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探索打破原有的医学学科和诊疗科目壁垒,以优势学科和(或)重点扶持学科为主体、相关学科共同参与的“1+N”学科群为基础,全面梳理诊疗所需的医务人员组成、设备设施条件、医疗技术和药品器械等要素需求并合理配置,组建相关重大疾病(领域)临床专科,充分发挥临床专科内多学科联合诊疗的优势,建设成为相关重大疾病诊疗领域的优势专科或特色专科。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各医疗卫生单位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推动数据共建共享

      1.加快建设全市统一的卫生健康信息系统。规划建设南安市医共体一体化信息平台,计划于202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推动南安市医院申请互联网医院牌照,申请接入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依托该平台覆盖全市医共体成员单位。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总医院

      2.逐步推进疾控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开展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调研,明确建设目标和要求,构建符合市疾控中心实验室与公共卫生监测检测需求的信息化系统,推进标本采样流转、实验室检测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利用率。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疾控中心

      3.探索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对接省上正在规划的“多网融合”“三医一张网”等跨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及技术标准,待标准正式出台并逐级推广后,积极配合完成接入改造,进一步推动跨系统跨部门数据共享应用和业务协同办理,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早处置能力。用好我市网格化资源,总结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网格化开展的各项工作经验,探索将有关卫生健康工作特别是公共卫生应急工作融入全市网格化系统。

      责任单位:市卫健局、工信局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抓好落实。卫生健康事业关系国计民生,尤其是公共卫生体系关系着社会稳定大局。建强公共卫生体系将有力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市政协的专题调研报告综合分析了我市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和不足,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建议,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出发,切实负起责任,按照方案的要求,逐项抓好落实,确保建议得到有效实施和办理。

      (二)明确职责,履职尽责。方案对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进行了分工,市卫健局、人社局、财政局、教育局、民政局等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市医管委办公室要做好统筹协调,及时收集汇总方案落实情况,掌握工作进展。

      (三)加强督导,推动落实。为进一步推动工作方案落实,医管委将组织有关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各有关单位要定期进行自查复盘分析,查摆工作薄弱环节,找清工作滞点,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