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36-0101-2024-00093
- 备注/文号:南农函〔2024〕215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4-23
沈水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南安市乡村庭院经济建设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乡村规划情况方面
高位谋划有序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以乡镇街道为编制单元,整镇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任务,2023年来启动编制村庄规划数量330个,其中完成市政府批复实施的村庄规划288个,已报省厅入库村规197个。同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主要是解决农民关心的急事、农业需要的难事、农村需办的大事,进一步改善了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和美化亮化农村人居环境,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助推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发展。2023年我市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66个,投入各级财政奖补资金3450.72万元。
二、关于农村闲置土地方面
一是探索农村集中建房模式。为切实解决群众户有所居的实际需求和“人多地少”的实际矛盾,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危旧农房,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我局牵头制定《南安市农村集中建房试点指导方案》,健全我市农村集中建房模式,稳步开展农村集中建房试点工作,目前英都镇龙江村集中建房试点项目已开始施工。二是探索乡土特色乡村旅游模式。充分挖掘乡村底色,发挥旧宅基地、古厝等历史文化特色,助推乡村观光旅游业发展。如水头镇埕边村利用保护完整的红砖“番仔楼”打造五里桥畔文旅休闲基地,发挥“高铭川洋楼”、高铭答(字达三)洋楼等人文底蕴深厚的古厝杨楼,打造乡村旅游景点,吸引海内外游子,促进水头、南安经济发展;向阳乡田边厝、康美的福铁山庄均是发挥旧宅(古厝)优势,打造当地旅游打卡点。三是利用低效用地优化功能布局。整合闲置宅基地,建设农村公共设施,优化乡村功能布局,打造乡村微景观。如朴一村通过村规民约,以一张“产权证明”,改进农村新面貌,有效破解村级缺乏建设用地难题,同时解决旧厝安全隐患。蓬华镇苏厝村村部以旧厝修葺,作为苏厝村村委会办公场所和苏厝村电商服务中心。
三、支持农业专业户方面
支持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按照《中共南安市委南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市财政局每年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政策性保险、农业品牌奖励、稳定粮食生产、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及因地制宜地加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力度,积极导入体验农业等新业态。
四、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
加强12个乡镇(街道)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今年计划投资8020万元,建设3.2万亩高标准农田,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农田产能,提高抗灾能力,为庭院经济提供基础保障。
五、关于庭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方面
推进1832个以上乡村“五个美丽”创建工作,主动将乡村建设“五个美丽”列入乡村振兴重点建设项目内容,积极总结创建成效及经验。获得泉州级2023—2024年乡村“五个美丽”优秀案例47个,打造美丽庭院,筑牢发展基础。聚焦我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导向,以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工程,加大技术技能培训力度,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促进农村庭院经济发展,2023年来,共完成培训92期7463人次;遴选15名乡村振兴带头人,参加省农业农村厅“头雁计划”项目培育;推荐30名农民参加高素质农民专科学历教育,推荐15名高素质农民本科学历继续教育;完成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102人,为发展庭院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分管领导:陈金钊
经办人员:陈琳桢
联系电话:86397703
南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4年4月23日
(此件主动公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