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36-0101-2022-00173
    • 备注/文号:南农〔2022〕226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农业农村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2-07-06
    南安市农业农村局关于下达2022年泉州市粮食作物“五新”推广项目任务的通知
    时间:2022-07-06 17:12

    各乡镇党政办:

      根据《泉州市财政局 泉州市农业农村局关于下达2022年特色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第二批)的通知》(泉财指标〔2022〕489号)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在码头、英都、向阳和官桥等乡镇建立以水稻、甘薯等作物为主的7个粮食种植大户五新技术推广高产创建示范片,现将承担今年南安市粮食种植大户五新技术推广高产创建示范片任务下达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示范片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提高思想认识,抓好目标任务的落实

      各乡镇要把抓好粮食五新技术推广高产示范片创建作为2022年的重点工作,加强统筹安排,通过鼓励、扶持、引导等方法,促进粮食增产关键技术推广,示范带动农业五新推广和区域平衡增产。

      (一)明确目标任务。在全市建立水稻、甘薯等粮食作物五新推广高产创建百亩以上核心示范片7个,其中晚稻3个、中稻2个、甘薯2个(详见附件),推动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实现良种覆盖率100%、主推技术应用覆盖率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100%、病虫害专业化统防治覆盖率100%、耕种收综合机械率100%。具体产量目标如下:

      1.水稻:在码头镇的福建南安忠勤家庭农场建立晚季优质稻五新推广核心示范片131亩;在码头镇的南安市联兴家庭农场建立晚季优质稻五新推广核心示范片166亩;在英都镇的泉州鲤城泉珍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晚季优质稻五新推广核心示范片120亩;在向阳乡的南安向阳绿莹莹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中季优质稻五新推广核心示范片167亩;在向阳乡的福建首佳生态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中季优质稻五新推广核心示范片115亩。百亩核心示范片晚季亩产450公斤以上,较上年增产2%以上;中季亩产600公斤以上,较上年增产2%以上,辐射带动所在地均衡增产。

      2. 甘薯:在官桥的南安市大伟家庭农场建立甘薯五新推广核心示范片120亩;在向阳乡的福建昭惠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建立甘薯五新推广核心示范片100亩。百亩核心示范片平均亩产鲜薯2800公斤以上,较上年增产3%以上,辐射带动所在地均衡增产。

      (二)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将粮食五新技术推广高产创建工作作为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的重要举措,以五新技术推广粮食高产创建为抓手,抓好粮食生产各项工作。充分发挥行政领导在高产创建中的推动和指挥作用,加强部门协同合作,集约各方资源,构建政府主导、各方配合、分工明确的格局,确保高产创建有序有效开展。

      (三)落实工作责任。实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员。建立市、乡镇两级技术专家挂钩联系示范片制度,建立基层农技人员联系示范农户制度,深入乡镇、村、农户开展蹲点服务。

      二、强化服务保障,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

      广泛开展主推技术培训,实现粮食科技进村、入户、到田。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高产创建活动的宣传,积极宣传活动成果、先进典型、增产模式和成功经验等,营造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

      (一)科学选择地点。百亩核心示范片选择农田基础较好,农技推广网络较全,专业化服务较好基础,交通相对便捷,便于学习参观的地方,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农业生产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农场等实施,发挥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集成推广高产技术。加强技术组装配套,示范推广一批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高产集成技术。水稻重点推广精确定量栽培、集中育秧技术、机械化操作等技术;甘薯主要推广脱毒薯苗、合理密植、增施包心肥和夹边肥,防治小象鼻虫等技术。

      (三)推广绿色生态高效生产模式。示范推广应用可降解地膜,加大开展种植业废弃物回收示范。在重点区域开展废旧薄膜和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减少大田育秧育苗薄膜污染。大力开展秸秆还田和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和能源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在水稻种植区,结合机械收割,开展稻草粉碎全量还田推广。选择重点区域,启动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建设,率先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四)整合项目资源。整合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控、现代农业示范、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向五新技术推广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点倾斜。各乡镇也要结合本地实际,给予配套资金扶持。做到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进行集中展示、落实关键增产技术、开展绿色防控和专业化防治、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推进全程农业机械化,通过多项目带动、多单位参与协调配合,促进集成技术落实,实现单产的提升。

      (五)加强指导服务。依托高产创建平台,率先落实防灾减灾稳产新技术,示范展示绿色增产模式新成果。市、乡镇成立技术指导小组,组织农技人员分片包干,在关键农时季节,开展现场观摩、技术交流、巡回指导等活动,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推进关键技术进村入户到田。要把指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提升高产创建水平的切入点,建立专家对口联系制度,开展生产技术、政策法规、市场信息、产品销售等全过程指导,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能力,提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六)推广多元化服务机制。实行统一种植模式、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作业的 “五统一”服务,实现良种覆盖、主推技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五个100%”。 鼓励与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探索规模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新途径。

      (七)做好验收总结。粮食五新技术推广高产创建遵循县级自测、市级抽测程序。及时对粮食五新技术推广高产创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同时,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高产创建活动的宣传,及时总结宣传活动成果、先进典型、增产模式和成功经验等,营造粮食生产的良好氛围。

      附件:2022年泉州市粮食作物“五新”推广高产创建示范片分解表

      

     

    南安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7月6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