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19-0101-2024-00017
- 备注/文号:南交〔2024〕9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交通运输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4-01-31
局属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
现将《南安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计划》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抓好落实。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
2024年1月31日
(此件主动公开)
南安市交通运输局2024年工作计划
城市现代化要交通先行,站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交通运输工作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加快交通强市建设,勇当中国式现代化南安实践的“开路先锋”。
一、总体要求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紧扣“五大能级跃升”,主动作为,积极进取。以创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全力推进南安交通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南安实践新篇章贡献力量。
二、主要预期目标
全市计划实施道路交通项目54个,完成基建投资36.27亿元,重点推进国道324线、环城大道等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完成公路运输总周转量比增4%,计划完成水路运输总周转量比增8%,计划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00万吨。努力实现道路运输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两项指标明显下降,杜绝较大以上责任事故;火灾事故、内河交通、公路养护、工程建设零事故,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抢抓机遇,谋实项目,加快建设“综合交通”
1.全力推进“对外大通道”畅通。围绕“三纵二横五联”高速公路网和“五纵三横三联”普通国省干线网项目建设进度,配合泉州高速指挥部推进沈海联络线泉(州)金(门)高速公路、沈海联络线泉(州)梅(州)高速公路、厦沙高速扩容工程安溪至翔安段高速、沈海线泉厦段扩容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呼应闽西南大交通格局,主动对接厦门、泉州、晋江有关主管部门,主动融入泉厦“1小时交通圈”,围绕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和翔安机场,系统谋划轨道、航空交通连接线项目建设,持续跟进R4线前期工作,对接做好衔接项目规划。推进国道324线南安洪濑至水头段工程、晋江世纪大道南延伸至科院路(南安段)工程、南安水头镇大深线等城市交通廊道,跟进泉厦金高速等重大跨境项目前期,不断完善“成环成网、内联外畅”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2.全力推进“一市三城”畅连。深入实施“聚城畅通”工程,主动融入南安“一市三城” 建设大局,力争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规划。中心城区,要以环城大道为核心,统筹兼顾大雾山连接线道路工程,加快推进国道324线南安段建设进度、国道358线南安柳城至仑苍(安溪界)段公路工程、北外二环路、县道354线霞美至三堡路段公路改造工程。北部新城,要加快推进泉梅高速、甬莞高速乐峰互通及接线工程、横八线(S215)梅山过境段等项目建设,深入研究洪濑至罗东等疏解项目。南翼新城,加快晋江世纪大道延伸线、大深线道路拓宽工程。通过国道324线南安段不断增强“一市三城”的通道联系能力,全力构建乡镇20分钟高速互通通达圈、城区30分钟通勤圈、市域60分钟通畅圈,不断提高我市区域间的畅通水平。
3.全力推进“最后一公里”畅达。以“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为目标,配合融媒体持续开展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主题宣传活动,进一步突显成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路长办推行“四好农村路”县级示范镇村评选,开展“我家门口幸福路”征文比赛,举办第二届“四好农村路”健步走活动,积极争取承办福建省“四好农村路”推进会。围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目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创新特色农业大镇通达路线,依托现有道路资源进一步构建全域红色体系,计划建设省级“以奖代补”建设项目10公里,南安级城乡品质提升30公里,不断彰显“四好农村路”服务民生成效。优化调整县、乡、村道规划,及时对接上级纳入日常养护管理,细化分解养护任务,积极推行“一镇一包”和“一季度一考评”制度。加速县道社会化养护招标,侧重县乡道破损修复、边沟及安保工程完善,计划投资3200万元,完成35公里。
4.全力推进“城乡路网”畅安。发挥“群众+专管员+交通质监机构+第三方检测机构”合力,加强对库存四类、五类桥梁日常巡查,持续更新群养农村公路路网数据库,强化路长通(智慧路长)App使用管理,每月督促各乡镇(街道)专管员开展经常性路面、桥梁检查。推广电子考勤制度,计划先以列入农村公路建设计划项目开始实行,逐步向规模200万以上的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危病桥项目推行。汇总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与抽检情况,动态掌握重大隐患,及时预警跟踪整改,每季发布安全预警分析报告,做实质量安全监督。有序推进交通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临水等危险路段安全防护“回头看”和事故隐患路段排查治理等工作,计划整治隐患路段15公里,推进灾毁、危桥改造,翻建水毁桥梁、库存危桥28座。细化优化整治提升方案,深入推进国道324线和省道215线南安段等路域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指导养路公司开展道路交通标识标线更新、清洗工作。
(二)聚力提质,稳步推进,加快建设“品质交通”
5.全链条对接,做实项目前期。明确“一个交通建设项目、成立一个协调指挥部、明确一个工作专班、指定一个专门负责人、制定一套项目建设方案”的工作措施。坚持“月、周”调度机制,对一般建设项目每月调度一次,对重点建设项目每周调度一次,坚持每周梳理工作情况,每月总结工作难点,核查存在问题,分析研究注意事项,前瞻性做好应对工作。坚持“早介入、早指导、早服务”,列出项目具体流程、时限要求,指定专人跟踪负责,能同步推进的环节同步推进,需前置条件地做好充分准备,待达成后迅速进入下一环节,前瞻谋划后续环节。
6.全要素突破,做实项目基础。主动靠前服务,加强部门联动,坚持跨部门、跨区域定期协调调度,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前积极向上级各主管部门沟通,主动邀请自然资源、林业、文物等主管部门参与重大交通项目选址选线工作,加快形成部门、县区(市)“一线出题、会商解题、合力答题”的常态化机制,及时高效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各种“瓶颈”问题。优先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改建或扩建,整理盘活的农村存量建设用地指标,计划向寿宁县购买耕地指标400亩,2024年预计产生补充盘活耕地指标1300亩。勤汇报、多沟通,下大力气向上级部门争取补助资金,同时通过发行政府专项债、招募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招募建设资金,积极向南安市港航产业协会、南安市道路运输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等行业社会组织争取融资,主动向社会投资人推介项目,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努力破解建设资金紧缺问题。
7.全过程跟进,做实项目质量。对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及危桥改造工程建设项目继续开展 “一月一普查”、“双随机”等检查工作,督促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危病桥改造工程项目施工单位落实专项施工方案,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工作要点、项目清单,实行专人或小组负责全程质量监督,实现问题整改全链条跟踪、闭环整改。编制小型农村公路工程项目安全监管手册,提炼安全监管要点,推广标准化、规范化工艺,每半年举行一次质量安全监督要点专业培训,进一步提升参建单位安全监管效率与水平。坚持深入现场一线,现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确保项目按时保质落实,加强项目交工验收工作指导,确保交通项目平稳运行。
(三)突出重点,创新思路,加快建设“惠民交通”
8.做大格局,撑大航运产业体量。依托兴泉铁路南安北站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闽西南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着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优化,持续推进网络货运“互联网+”高效物流新业态发展,充分发挥天地汇网络货运平台规模效应,力促天地汇东南总部区域项目开工建设。全力争取更多运输企业落地南安,引导新增企业注册、新增船舶回迁,预计回迁船舶2艘12万载重吨、新增牵引车30辆、挂车30辆。加快石井港区16-17号码头泊位和后方物流区建设,拓展提升客运、货运、小额贸易“三条通道”的港口口岸功能,建设“泉州海丝先行区中心港”。做强做大围头港,推动泉金“小三通”客运直航品牌提升和功能拓展,发展对台小额贸易,加密泉金客运航线班次,不断构建联通两岸的立体综合通道枢纽。推动航运业贷款增量、扩面、降价,梳理“政银企担”白名单,出台《道路水路运输业发展扶持政策》,支持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9.做强运网,提升交邮融合品质。以创建省级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为目标,推广“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等农村运输发展模式,制定出台《南安市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加快市级邮政邮件处理场所、客运站、快递分拣中心、电商仓储场地、供销合作社仓储物流设施等资源整合,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积极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全面推进交通、邮政、快递、供销等部门进行线路运力匹配优化,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等“一体化”服务,拟改建综合运输服务站2个,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2条,更新购置客货兼顾、经济适用的农村客运车辆5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推动农村客货邮信息共享对接,打通农村客货邮数据交换共享壁垒,提升农村物流体系信息化服务能力。
10.做优公交,推进城乡一体运营。坚持“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加快出台《南安市优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城乡公交线路向周边重点村镇延伸和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摸排全市公共交通出行客流,分步优化调整公交网格布局,充分考虑人口密集地区、偏远乡镇、新建大型居住区、学校、工业园区等区域,跟进厦漳泉城际铁路项目建设进度,开通、延伸公交线网,提高全市公交线路的覆盖率。建立车辆定期更新机制,根据公交使用年限及技术条件,逐步淘汰老旧车辆,逐年更新新能源公交车辆,实现城乡公共交通车辆运力与能源结构合理化。
11.做实监管,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持续优化措施办法,不断满足新型监管机制建设需求,完善信用承诺、信用评价、联合奖惩、信用修复等方面的制度设计。推进道路水路运输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做好道路运输企业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及水运企业资质核查,营造促进行业正向发展的健康环境。贯彻落实道路运输各行业领域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保持“两客一危一货”专项整治行动常抓不懈,强化机动车维修企业经营资质监管,进一步细化驾培机构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强化日常行业监管和奖惩制约,提升行业管理服务水平。畅通投诉渠道,公开企业、监管部门投诉电话,主动接受乘客、学员和消费者监督,严格办理投诉案件。
(四)统筹协调,强化措施,加快建设“法治交通”
12.优化审批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数字变革、职权下放。加强“五级十五同”动态管理,及时做好办事指南调整,继续开展“三减一提升”活动,加强横向对比,力争各项指标保持进入全市行业前列。强化 “一体化”平台录入,确保汇聚量及汇聚率保持泉州行业前列。深化“轻骑兵” “大篷车”下基层、进企业活动。持续推进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不予行政处罚、从轻行政处罚、减轻行政处罚、免予行政强制)落实落细,优化交通运输法治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和群众问题,保障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
13.守住安全底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固本强基专项行动,着力助企提质增效保安全。建立健全涵盖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公路地质灾害隐患点领域,人、车、船、路等要素的安全隐患台账,实行清单管理、逐个销号。以省安全监管标准化平台为抓手,系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常态化开展道安领域专项治理,确保社会安全稳定。联合交警、公路等部门深入货运源头企业,开展“送法上门”,近距离面对面宣传,开展“课桌推演”事故模拟,组织“换位体验”应急演练。结合基层站所开放日等活动,开展体验式治超教育,邀请运输企业、驾驶员代表实地参与、观摩、体验治超执法工作,实现教育与服务“零距离”。
14.强化执法力度。开展常态化执法、“主题式”专项执法和多部门联合执法,严格执法监管检查辖区责任制落实。突出道路客货运输、城市客运、工程质量监管等重点领域,加大“打非治违”力度,加强重点场站、路段、区域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源头治超、路面治超,重点打击“两客一危”、“黑车”非法客运、“营转非”及货运车辆非法改装等非法违规经营行为。加快全市科技治超“一张网”建设,以不停车检测预警系统、电子抓拍系统和移动执法终端形成科技治超全市“一张网”。严打内河“三无”船舶、非客运船舶非法载客、超限运输等违规行为。配合公安、教育部门做好校车安全整治。
(五)守正创新,弘扬正气,加快建设“模范交通”
15.着力推进政治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拓展主题教育,用好用足“第一议题”制度、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推进工作,筑牢“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的政治品质。深入贯彻《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持集体研究“三重一大”事项和“一把手”末位发言等制度,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转化为交通发展举措。
16.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深化模范机关创建工作,注重培育、选树先进典型,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配齐配强班子和党务干部,以点示范带动系统各党支部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和水平。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助力“党建+”邻里中心,擦亮“交通先锋”党建品牌,持续培育“一‘路’跟党走”主题特色路,做实家门口那条路。组织“红色赋能”行动,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印记,结合“支部建在项目上”,探索“一支部一品牌”创建,传承红色基因、凝聚交通力量。
17.着力意识形态可控可管。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交通工作成效和政策宣传,提振交通发展信心。强化纪律要求,及时了解掌握机关党员干部思想动态,持续关注交通运输新兴业态的权益,推进交通执法规范化。加强信息发布“三审三校”,强化网络舆情正面引导。凝聚共青团、工会等群团力量,注重培育先进典型,组建青年突击队、巾帼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共建志愿服务活动,发动广大党员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创建,建设具有交通运输行业特色的文化和服务品牌。
18.着力淬炼本色本领。锚定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重点攻坚项目清单,深化运用“四下基层”,落实重点工作调度会机制,坚持一线现场推动工作,协调跟踪项目进展落实。坚持以实干实绩为导向,搭建干部竞技舞台,不定期亮晒工作成效,注重项目一线、基层中队蹲苗历练,深化平时考核和绩效管理深度融合探索,开展全员积分制管理,完善绩效评估实施方案,努力培养敢担当、能担当、有担当的干部。持续开展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坚决扫除推诿扯皮的作风顽疾,坚决清除混日子、躺平式干部。
19.着力抓好管党治党。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支持配合驻局纪检监察组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紧盯资金管理使用、项目招投标、交通执法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廉政风险管控,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扎实推进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建设,巩固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效,加强事中事后过程监管,定期组织开展案件评查,加强交通综合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提升执法人员政治素养和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