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QZ07102-0101-2025-00217
    • 备注/文号:南发改函〔2025〕127号
    • 发布机构:南安市发展和改革局
    • 公文生成日期:2025-11-05
    关于南安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闭会期间第411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5-11-05 14:59

    黄金土、刘泉发代表:

      你们提出的市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闭会期间第411号的建议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针对“增强政策宣传力度”建议,答复如下

      我市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矩阵,全方位扩大惠企政策知晓度与覆盖面。线上,利用政企直通车平台建立惠企政策信息统一发布平台,截至目前共汇集发布各级各类涉企政策正文、政策解读和政策申报等信息超2476条,为企业进行线上解答政策问题153个;大力推广泉州市惠企政策直达兑现平台,通过系统自动匹配、智能标签推送等数字化手段,将政策信息精准触达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实现政策找企,目前已上架各级政策175条,入驻企业2.2万余家,累计兑现资金超1.71亿元。线下,不定期开展政企交流会、政策宣讲会等活动,通过案例讲解、场景模拟等通俗化解读方式,深入解读政策核心要点与申报流程,助力企业吃透政策、用足红利。

      (二)针对“简化审批流程”建议,答复如下:

      我市聚焦审批服务堵点痛点,以流程优化为核心,深化 “模拟审批”“高效办成一件事” 等改革举措,持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一是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实行设计方案审查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同步走、联动办”;对条件成熟的项目开展“模拟审批”,实现“拿地即开工”,今年以来实施模拟审批项目11宗、并联审批88宗。推行“分段验收”模式,助力项目快速落地,今年以来应用工程项目“分段验收”模式27件。二是拓展“高效办成一件事”。累计上线41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覆盖企业准入、变更、注销退出等,以及个人出生、入学等多领域,联合办理申请材料精简484份,精简比例达50%以上压缩办理时限952个工作日,压缩比例达60%以上。三是深化“无证明城市”建设。推行“数据共享为主、部门协同为辅、支持电子上传、纸质材料兜底”的集成运行模式,持续优化企业群众办事证明“免提交”体验,最大限度实现企业群众办事“免证办、零跑腿”,今年来已有4.6万多件办件免于提交纸质证件。

      (三)针对“个性化定制服务”建议,答复如下:

      我市聚焦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差异化发展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精准破解企业发展痛点,助力企业提质增效。一是优化融资对接服务。按照“一县一链一对接”要求,筛选建材、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产业链中小企业名单,确定建设银行南安支行、农业银行南安支行、南安农商银行分别为建材、机械装备、电子信息行业牵头银行,协助推进三大产业链融资工作。积极落实“政银企担”融资对接机制,促成229家企业获得贷款授信146.38亿元。举办稳外贸发展“政银企”对接会,组织泉州银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现场推普惠金融、国际结算等专项产品,为50多家外贸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解决方案。二是强化科技创新赋能。联合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及有关科技服务机构,组建20人科技特派团开展百日攻坚行动,累计走访19个乡镇300余家企业,聚焦企业创新发展需求,量身提供 R&D 研发投入规划、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指导、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等专业咨询服务,助力企业破解创新难题、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聚焦专精特新培育。创新出台《南安市进一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推动水暖厨卫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分别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成长扶持政策、为水暖厨卫产业精准匹配发展激励举措,通过 “一产业一策”“一群体一策” 的个性化政策供给,精准激发两类市场主体发展新动能。

      (四)针对“强化政策落地执行”建议,答复如下:

      我市构建 “监督+监测” 双向发力机制,以精准督导推动政策落地见效。一是加强社会监督。聘请19位“营商环境监督员”,赋予其政策制定建议权、流程体验监督权、部门服务评议权,监督员可通过体验政务服务流程等,实时反馈办事环节中的堵点;参与政企座谈会,聚焦政策落地堵点、部门服务效率等关键问题建言献策,以多元监督倒逼政策落地见效。二是健全监测机制。在石材行业试点设立民营经济“观察哨”,以31家民营企业为监测联系点,每月对民企的用电、货物运输等先行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穿透分析,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精准掌握企业经营动态,为政策调整和服务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五)针对“建立反馈机制”建议,答复如下:

      我市通过畅通反馈渠道、深化政企互动等方式,确保企业诉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畅通反馈渠道。建立企业线上线下反映问题和上级转办问题线索收集机制,线上运用“12345”企业服务专线、营商环境监督热线、各行业主管部门服务企业微信工作群等广泛收集企业群众反映的问题;线下依托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诉求专窗”,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疑难解答等服务。落实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定期梳理民营企业问题清单,实行动态销号管理,确保企业诉求见成见效,今年以来梳理汇总了94个企业问题,已解决61个,其余33个正在推进解决中。二是深化政企沟通。针对惠企措施靶向不清等问题,优化工作专班总调度、市直“大篷车”式流动服务、乡镇入企“三员”等联合联动方式,开展服务进企业活动,深入了解企业在享受惠企政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企业答疑解惑,今年以来累计服务企业400余家,梳理解决问题100余项。

      (六)针对“加强培训和人才引进”建议,答复如下:

      我市以强化人才支撑和精准培训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开展“来南安?会成功”引才聚才专项行动,实施广聚英才、校地联培、科创赋能、赛会集智、安栖雅居“五大行动”,推出16条硬核举措,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强磁场”。2025年设立首批“南安市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6家,新增进站博士后5位、泉州市高层次人才464人、南安市高层次人才415人、高校毕业生550人。二是深化政策培训。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政策进园区”活动,面对面解读政策要点,指导企业申报,已覆盖全市12个工业园区,惠及企业800余家;“大篷车”服务专班举办政策宣讲培训班13场,吸引500多家企业参加,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强化政策宣传解读的精准度与覆盖面,加强政策落地的监督检查与服务保障,引导企业用足用活政策,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应享尽享,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分管领导:黄海堤

      经办人员:洪巧婷

      联系电话:0595-86370186

      

     

    南安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5年10月27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视频解读
    访谈解读
    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