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安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3-01-10 09:01 阅读人数:1

——2022年12月27日在南安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南安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南安市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3年预算草案提请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市财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两稳一保一防”相关文件精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决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压实债务风险防控责任,加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尽心竭力兑现民生承诺。全年经济运行态势持续向好,财政运行平稳,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00000万元(预计数,下同),比上年减少21976万元,下降2.2%,完成年度预算的90.8%,还原增值税留抵退税后1113000万元,增收29282万元,可比增长2.7%,完成年度预算的96.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0000万元,比上年增加63765万元,增长10.9%,完成年度预算的103.8%,还原增值税留抵退税后706500万元,增收89393万元,可比增长14.5%,完成年度预算的108.4%。税收返还收入23722万元,省级转移支付35160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0625万元,调入资金122000万元,上级转移支付(含直达资金)72778万元,追减年初预算47810万元,上缴中央财政收入350000万元,上解上级财政116709万元,安排稳定调节基金23500万元,本级安排财力841886万元,加上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19977万元,相应安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1863万元。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增值税391000万元,增长7.9%;企业所得税133750万元,下降22.4%;个人所得税75250万元,下降60.3%;非税收入177000万元,增长126.6%。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坚持优结构、保重点的原则,积极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增强重点领域重大战略任务财政保障,主要科目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城乡社区支出3187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59.4%。主要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征迁安置、镇区主要道路及市政管网的修复改造和绿化、亮化工程,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乡道路桥涵建设、污水处理管网改造、生活垃圾一体化服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公园更新提质工程、5G网络等通信基础建设工程,城乡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提升。

  农林水支出5276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2.1%。主要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和实绩突出村建设,支持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实施农业“五新”推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水库移民项目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大林业建设投入,实施城乡绿化提升工程,激活绿色生态产业,持续推进林业高质量改革发展。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4114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49.0%。主要用于:逐年提高社会保险待遇,强化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保障,支持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建设“儿童之家”,推进养老、托育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落实稳岗稳就业,落实创业贷款贴息和就业补助政策。

  卫生健康支出89564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10.9%。主要用于:加强核酸检测能力提升和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医疗卫生机构新扩建以及村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持续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培育。

  公共安全支出5619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22.0%。主要用于:支持完善提升城市安全信息系统、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整治、实施农房保险制度和开展自然灾害公众责任保险、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开展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扫黑除恶常态化。

  教育支出282354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35.4%。主要用于: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补齐教育短板,支持校园校舍建设、教育资助,推动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推进中心城区教育资源整合提升,不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筑牢全市教育发展基石。

  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8216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32.6%。主要用于:加快文体旅产业融合,支持“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基层文化馆建设、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展演活动开展,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扶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加大旅游宣传推广;支持全民健身路径、公共体育场地、社会标准足球场地等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科学技术支出20678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9.3%。主要用于: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奖励和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支持科技人才培养、知识产权运用支撑体系建设、科技普及宣传及科技创新平台构建。

  节能环保支出2157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增长21.8%。主要用于:支持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动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城乡公厕新建改造,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工作。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2年政府性基金收入559919万元(含新增债券183288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下降17.7%;政府性基金支出559919万元(含调出基金120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下降23.0%。

  1.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收入5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175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彩票公益金收入3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3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污水处理费收入2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新增专项债券收入183288万元。

  上年结余38631万元。

  2.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安排的支出2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农业土地开发资金安排的支出5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194831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彩票公益金安排的支出3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的支出13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污水处理费安排的支出2000万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

  调出基金120000万元。

  债务付息支出41000万元。

  债务发行费用等支出300万元。

  其他政府性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183288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2022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 %。

  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2022年市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000万元,完成预算的100%,安排用于市属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管理及国企改革、补充资本金等支出;能源工贸集团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安全生产改造提升、技术升级改造;贸工农发电公司下辖文溪、新兰、坂头电站设备维修改造、渠道清理加固;武荣汽车租赁综合管理平台软件系统更新及停车场扩建;自来水公司供水新工艺新技术建设;莲花峰药厂生产设备更新;武荣公交公司公交智能调度中心建设及车辆安全等级提升改造;宏翔教育下属幼儿园改造提升等。调出资金200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主要收入项目执行情况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12094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63691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57251万元。

  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2022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258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45316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57265万元。

  五、“三保”支出保障情况

  2022年我市“三保”支出预算安排526328万元,其中:保工资238221万元、保运转15361万元、保基本民生272746万元。2022年,全市预计“三保”支出588105万元,其中:保工资299998万元、保运转15361万元、保基本民生272746万元,“三保”保障责任落实较好。

  六、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2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市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251929万元(其中:新增债务限额203265万元),我市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3008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904822万元,专项债务1225258万元,债务余额在省财政厅核定的政府债务限额内,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上述全年预算执行情况是根据2022年财政快报数汇报。待决算编制汇总后,将会有所变动。按照《预算法》规定,本级决算草案再报请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七、落实市人大预算决议工作情况

  2022年市财政局认真落实市第十八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决议要求及市人大常委会的审查意见,坚决扛起稳定全市宏观经济的责任,凝心聚力,奋楫笃行,强化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能力,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更好助力南安市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

  1. 聚焦提振经济效能,强化强产兴城“动力轴”

  一是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全年拨付兑现4501万元实施工业企业技术装备投入奖补政策,加力落实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以及“数控一代”产品购置等补助资金,引导企业加强实施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技术改造以及数字化提档升级,推动45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工业企业转型步伐不断加速。

  二是强化创新能力提升。努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不断加强科技型人才的引进力度,积极兑付省级创新券、研发经费(R&D)补助、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科技特派员工作经费等项目的资金保障,支持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泉州芯谷南安科创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与运营,目前我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226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备案入库企业56家、科技小巨人企业80家。

  三是服务产业聚能发展。锚定园区项目承载能力和产业聚集能力双重提升,全力保障中国(南安)高端阀门智造产业园、联东U谷、南安国际石材智慧产业园、福建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高端装备智造园等重点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的资金需求,着力激发园区经济新活力,招引一批强链补链企业,全力提升产业能级。

  四是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支持土地收储,加大闲置土地盘活力度,强化项目用地要素保障。利用好专项债券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推进北山片区更新改造、成功文化产业园、泉州港围头湾港区石井作业区16~17号泊位工程以及石井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

  五是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用活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构建起多元主体投入的资金筹措模式,支持全市落地实施一批体量大、效益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重点项目,有效激发社会投资潜力。全市纳入财政部PPP管理库项目共计7个,总投资891642万元,连续三年获得全省PPP工作成效明显市县,为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是推进人才招引工作。率先在全省推行人才积分制、常态化人才申报等创新举措,全年投入人才专项资金5388万元,从人才引育、创新创业、服务保障、人才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保障力度,加快形成人才“强磁场”,促进人才群体与产业政策融合发展。截至目前,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9人,省ABC人才31人(次)、工科类人才63人,泉州市、南安市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期内)4857人(次)。

  2. 聚焦提高履职效能,筑牢财政资源“蓄水池”

  一是做好开源增收工作。及时分解财政收入任务,分析研判收入形势,严格税收和非税征管,强化重点税源、重点企业跟踪,切实增强财政收入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多渠道开源对冲减收压力,全年向上争取免抵调增增值税125500万元,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182450万元,常态化将中央直达资金115198万元即时分配下达并抓好跟踪监测。全年争取转贷地方政府债券额度203265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19977万元,新增专项债券183288万元。

  二是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坚持统筹兼顾、保障重点原则,把“三保”和助企纾困、疫情防控等重点支出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利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财政存量资金等,发挥财政资金组合效益,各项支出有序有效。不断强化预算执行,加强刚性约束,压缩不必要的一般性支出,全年一般性支出68800万元。

  三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围绕债务规模、债务率等指标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和动态监测,多方筹措资金,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本息,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全年化解存量隐性债务59797万元。加强不良风险双向监测,引导银行机构通过核销、打包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贷款224900万元,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四是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立足“快、准、实”全力保抗疫强支撑促发展,开启疫情防控资金拨付“快速通道”,全年拨付疫情防控经费45516万元。持续协调金融机构加大防疫物资采购信贷资金支持,督促指导市属国企保障防疫医疗、民生物资供应。支持中小企业渡过难关12条、口罩生产6条等优惠政策,帮助企业减轻疫情带来的压力,全力提振市场信心。

  3. 聚焦稳定经济大盘,滴灌助企纾困“及时雨”。

  一是税费支持减负担。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结构性和精准性“减、免、缓、退”各项举措,持续释放政策叠加效应。加力落实《南安市贯彻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实施方案》,真金白银、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为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330000万元,“放水养鱼”效应持续显现。

  二是金融支持增活力。进一步引导金融活水润泽实体经济,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需求,协调234家企业超39亿元融资需求,实现银企成功对接;鼓励困难企业申报福建省中小企业纾困专项资金,加大撮合对接力度,帮助240家企业争取纾困资金贷款授信118600万元;强化企业融资增信服务,加大“总对总”批量担保业务推广力度,畅通融资担保链条,全年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新增融资担保业务299笔共计87900万元,目前在保余额102932万元,服务企业363家。

  三是完善服务优环境。积极落实省“稳增长68条”、泉州市“保民生促发展33条”“工业纾困稳产8条”,强化“助力企业复工复产16条”支持力度,破除市场主体痛点、难点。落实国有资产租金减免政策,降低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租金成本1349万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511户,惠企政策“含金量”充分释放。

  4. 聚焦统筹城乡建设,增强协调发展“续航力”

  一是乡村振兴成果斐然。强化脱贫攻坚成果“强身”。把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统筹各级财政专项资金6429万元围绕社会保障、技能培训、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发展农村产业“壮体”。巩固农业综合生产力,实施1.2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积极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种植业标准化基地、畜禽标准化生产以及农产品初加工中心建设,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推进乡村建设“塑型”。支持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提升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品质,实施171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奖补范围主要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人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亮化工程、环卫设施、修建休闲广场等公益事业建设,推进乡村“改貌换颜”。

  二是支持基础设施功能提升。加快构建完善的对外交通体系、畅通对内交通微循环,全年累计下达资金25475万元,抓紧推进武荣大桥、国道324改线南安段、市区外环路、农村公路改造提升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推进污水管网、桥梁维修加固、综合停车充电场所、5G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

  三是加强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共下达上级城乡品质提升资金40087万元,有序推进我市202个城乡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建设,启动10个重点片区更新改造,支持城市更新、新区组团、交通通达、水环境治理、生活垃圾分类运转、通信基础建设、农村风貌管控、农村改厕后续管护规范升级等领域城乡建设品质提升。

  5.聚焦回应群众关切,内练幸福民生“硬品质”

  今年以来,市财政将群众百姓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作为“切口”,用足财政资金做实民生福祉“大文章”,全年共支持涉及群众利益的48件民生实事项目,民生支出64553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74.9%。

  一是着眼“学有优教”,力促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加快办学能力提升,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健全全覆盖学生资助体系。统筹资金37061万元支持完善教育软硬件设施、平安校园、学校体育场、校舍建设及中心城区新改扩建项目,扶持新、改扩建金淘镇第二幼儿园等8所幼儿园的建设,加快推进鹏峰中学、南山实验小学、柳城小学、第三小学等中心城区新改扩建项目建设,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二是着眼“病有良医”,推动公共卫生健康建设。健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保障能力和补偿机制,全面推进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以及服务能力提升,切实增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加大医院学科建设,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统筹38000万元支持市医院新院区传染病区、疾控中心迁建项目等重大医疗载体建设,推进城市核酸基地建设、英都中心卫生院核酸检测能力提升项目、洪梅镇卫生院综合楼,医疗资源不断扩容,城乡医疗服务品质持续提升。

  三是着眼“劳有厚得”,加大就业稳岗支持力度。落实稳就业保就业政策,综合施策促进就业,安排各类就业创业补助资金2553万元,支持各类创业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建设、社保补贴等就业促进措施精准落地。加大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从60%最高至90%,向4425家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1177万元,稳定岗位39622人。

  四是着眼“困有所助”,健全社会保障兜底体系。围绕“提标”“扩面”加大对困难群体救助的财政保障能力,城乡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90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分别调整为每人每月1755元和每人每月1170元。投入180万元用于残疾人安居房建设及住房修缮,全力支持残疾人康复、就业奖励补贴、就业扶持及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方面,切实兜牢民生之底,筑牢幸福之基。

  五是着眼“老有所养”,助力城乡养老事业发展。提高养老待遇,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150元。加快补齐养老事业发展短板,为全市3万多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和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对低保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的完全失能老人发放护理补贴,积极打造长者食堂、老年人养护院、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站,守护老年人幸福晚年。

  六是着眼“居有所安”,筑牢住房安全保障体系。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整合城镇老旧小区专项资金10871万元围绕“水、电、气、消、路”等方面进行整治改造提升,全年(累计)改造47个小区,206栋住宅楼,惠及5099户;加速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4465套,发放保障性住房租赁补贴惠及2139人次。

  七是着眼“民有所乐”,推进文体旅事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扶持建设30个城乡“复兴少年宫”,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站)、农家书屋、百姓书房,丰富群众精神文化娱乐生活。加大文物保护和文物建筑抢救性修缮、“送戏下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补助力度,助推文物历史文化传承;完善提升文体旅服务设施网络,建成武荣智慧书房、乡镇游客服务中心、智慧体育公园等一批公共文化和文体旅综合体项目。

  6.聚焦提升理财水平,敢啃体制改革“硬骨头”

  一是统筹完善绩效工资改革。在建立健全公职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上,推动绩效工资与规范津贴补贴同步进行,通过制定完善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顺利实现绩效工资随国库工资发放,收入分配秩序进一步被理顺,分配公平进一步彰显。

  二是持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开展部门整体重点绩效评价,着重选择市委市政府关心、社会各界关注、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规模较大的重大政策项目及年度结余率高的项目资金开展重点绩效评价,进一步落实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全年专项资金重点绩效评价涉及7个项目,金额26478万元。

  三是开展财经秩序专项整治。制定《南安市地方财经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围绕2020年以来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政府过紧日子、规范国库管理、整治防范中介机构变相截留相关涉农资金等八项重点领域进行自查工作,通过以查促改的方式,解决全市各乡镇(街道)和市级相关预算单位在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切实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

  四是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积极推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落地实施,集团公司主体信用评级工作稳步推进,新增交通集团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南安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评AA+主体信用等级,形成“2+4”融资平台格局,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650亿元,资产负债率低于70%,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持续提升,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五是优化政采领域营商环境。优化采购活动办理流程,通过免收投标保证金、降低履约保证金比例和优化保证金收取退还管理等措施,进一步减轻供应商负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以政府采购平台为抓手,提高网上超市便利化水平,实现政府采购信息发布及时、完整、规范的全过程公开,全年政府采购总成交金额43000万元,节约率达3.9%,其中网上超市日常通用类产品在线采购成交金额6535万元。

  六是加强预结算审核管理。进一步加强政府性投融资建设项目管理,规范项目预结算审核工作,加强对审核中介的监督管理。全年共核减政府投融资工程预(结)算78486万元,其中:办结预算审核项目81个,综合核减造价57162万元;办结结算审核项目72个,核减21324万元。

  2022年南安市财政职能作用有效发挥,全市财政运行平稳有序,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并加以解决: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组合式税费支持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不足,财政运行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在财政收入相对减少的同时,支持实施乡村振兴和产业高质量、兑现惠企政策资金、社会兜底保障等民生事业发展,落实“两稳一保一防”措施配套资金以及地方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刚性支出不断增加,财政保障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增大;三是土地使用出让大幅减收,基建项目资金缺口较大。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3年预算草案

  2023年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贯彻过紧日子要求,切实保障重点支出,推进财政资金整合和统筹使用,强化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控,构建现代预算制度,为建设现代化“26℃之城”新征程作出财政贡献。

  一、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情况

  1.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按1080000万元编制,增长8.0%,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702000万元编制,增长8.0%。扣除上缴上级财政108757万元,加上税收返还收入23722万元、上级一般性转移支付90735万元,本级可安排财力预算707700万元。加上从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000万元、从政府性基金调入120000万元、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2000万元,相应安排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29700万元,财政收支平衡。上级专项转移支付支出157328万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87028万元。

  2.“三保”支出预算情况:按省定标准和范围测算的“三保”资金需求共518955万元。2023年全市“三保”支出预算688993万元,其中:本级预算安排556079万元,上级转移支付安排132914万元,预算安排可以保障“三保”支出需求。一是保工资,其中:按省定标准和范围测算的资金需求为229992万元,本级预算支出334603万元;二是保运转,其中:按省定标准和范围测算的资金需求为10539万元,本级预算支出16103万元;三是保民生,其中:按省定标准和范围测算的资金需求为278424万元,实际安排支出338287万元,其中:本级预算安排205373万元,上级转移支付安排132914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3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210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500000万元、彩票公益金收入3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15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收入300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21000万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支出331140万元、彩票公益金支出3000万元、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安排支出15000万元、污水处理费支出3000万元、债务付息支出48500万元、调出基金1200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发行费用支出36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7000万元,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5000万元,主要根据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需要,统筹安排用于投融资管理、技术改造、设备升级、市场开拓等支出。调出资金200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31449万元,其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70691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60758万元。

  2023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1222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51925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60303万元。

  五、坚持依法理财,抓好2023年预算执行

  为实现2023年预算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大主体纾困力度,提振市场信心

  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继续贯彻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部署,重点关注石材、水暖、装备制造等企业,让政策进基层、进企业,确保各项税费政策落实到位,为各类市场主体减负和增加现金流,以财政收入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切实为企业纾困、为发展蓄能。紧抓企业帮扶稳生产。进一步系统梳理各级涉企扶持政策,促进惠企服务标准化、高效率,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助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及时对接惠企政策线上直达兑现平台,实施动态更新管理,切实抓好政策落地,提高惠企的知晓度、透明度和覆盖面,使各级惠企政策形成叠加放大效应, 增强企业的获得感。加大金融服务保障力度。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民营企业中长期融资等实际问题,鼓励银行机构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推广运用“科创贷”“创业担保贷”“助保贷”等政银合作产品,满足不同群体融资需求。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坚持“政府搭台、银企唱戏”,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畅通银企沟通渠道,帮助金融机构和企业解决信息不对称的突出问题,多途径、多渠道为企业融资提供便捷服务。

  2.强化财政资金管理,优化支出结构

  加强民生支出保障。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强化县级支出保障与约束,确保“三保”不出问题。健全完善各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和养老事业产业发展。保持教育投入持续增长,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全力支持教育、卫生、文化和城市基础设施等民生补短板项目建设。落实就业创业政策资金保障,拓宽就业创业渠道。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建立健全财政资金“以奖代补”机制,支持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做好农林水、道路基础设施等项目,使财政扶持乡村振兴形成长效机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强化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安排,分类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债券资金和存量资产,集中财力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实施。继续坚持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对新增支出特别是政府性投资项目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支出审核把关。完善政府性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机制,牢固树立成本意识、效益观念。

  3.夯实财源建设基础,提升资金效益

  加大收入组织工作。深入分析研判新冠肺炎疫情及减税降费对财政收支的影响,持续跟踪政策落实情况,把正确处理好政策落实与依法组织收入作为重中之重,凝聚财税部门合力,强化非税收入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向上争取新增债券。利用政策窗口期,持续做好政府专项债券项目谋划申报、额度争取、落地实施等工作,建立动态项目库,推动南安数字化卫浴、官桥镇第二自来水厂等重点项目建设。筹集调度资金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坚持资金安排与资金效益、管理水平相结合,项目拨款把控与进度相结合,结合各个项目办报送的项目建设资金需求情况,优先保证征迁款、过渡费、用地报批等用款需求,尽量满足重点在建项目建设资金需求,以项目的持续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用足预算安排、银行融资、发行政府债券等方式,全力保障项目建设资金需求。

  4.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激活发展动力

  规范财政预算管理。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稳妥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加强财政支出标准化体系建设,不断强化预算约束。完善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探索建立政府性投资项目库制度,逐步完善项目入库评审和滚动管理机制,夯实项目策划、论证、储备等前期工作,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全面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或调整专项资金预算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营商环境。及时审核兑现增值税留抵退税和财政奖补等政策,深化实施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和财政电子票据改革,加强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和政府性投资项目预决算管理,加快建立现代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

  各位代表,各种纷繁复杂的风险挑战仍然存在,市财政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依法监督下,牢守“保”的底线,夯实“稳”的根基,昂扬“进”的斗志,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决议,扎实做好财政服务工作,在群众的“急难愁盼”中厚植拳拳民生之情,开启南安市蓄势跃升的新序章,以更加优异的成绩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细!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