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疫苗应该这样“种”
来源: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2020-08-12 08:52 阅读人数:1

  在我国,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要传染病,据估计,目前我国一般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为5%~6%,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7000万例,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接种乙肝疫苗呢?

  早一天接种  早一天安全

  控制乙肝必须双管齐下,对新生儿及其他人群同时实施乙肝疫苗免疫,针对人群的范围越大,控制效果越好。目前需实施新生儿、青少年、高危人群共同接种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

  乙肝疫苗未全程接种补种原则是:若出生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应尽早接种;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需尽早补种,补齐未接种剂次。对个体来讲,早一天接种,早一天获得抵抗乙肝病毒的免疫力,早一天避免感染乙肝的危险。

   如何避免母婴传播

  区域育龄妇女的乙肝病毒(HBV)流行率越高,母婴传播风险越大,这种传播发生在围产期,通过HBV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母亲的HBV DNA水平与新生儿感染HBV风险密切相关,HBeAg阳性、HBV DNA高水平母亲的新生儿更易发生母婴传播,应更加予以关注。

  在实施免疫程序中,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应重点关注,主要在以下具体免疫措施中体现:1.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2.与乙肝疫苗同时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3.即使是早产儿、低体重儿也应在出生后接种乙肝疫苗,但该剂出生时接种的乙肝疫苗不应计入免疫程序,满1月龄后,按0、1、6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基础免疫;4.危重症新生儿,如极低出生体重儿、严重出生缺陷、重度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5.建议对HBsAg阳性母亲所生儿童接种最后一剂乙肝疫苗后1~2个月进行HBsAg和抗-HBs检测,若发现HBsAg阴性、抗-HBs<10mIU/ml,可再按程序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

   接种是否成功  抗原量很关键

  新生儿疫苗应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开展接种。各生产厂家的疫苗通过临床试验进行评估,从而获得达到高血清保护率的年龄别剂量。

  对新生儿外对象接种或免疫应答差的对象再接种时,在选择乙肝疫苗时优先考虑接种剂量因素。对成人建议接种3针20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或20μg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采用通过DNA重组使HBsAg能够在其他生物体表达的技术,提供了乙肝疫苗大量生产的潜能。乙肝疫苗是提纯的HBsAg蛋白,为灭活疫苗。HBsAg蛋白为抗原,接种后可刺激免疫系统产生保护性抗体和细胞免疫。不同疫苗诱生保护性免疫应答所需HBsAg蛋白含量不同,多种研究表明,与接种低剂量疫苗相比,接种高剂量乙肝疫苗可获得更高的抗体滴度等,快速产生血清学阳转和血清学保护,无应答发生率低。

  接种后抗-HBs衰减者,暂建议至多两个全程的乙肝疫苗接种。对高危人群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可监测抗-HBs,如抗-HBs<10mIU/ml,可使用60μg或20μg乙型肝炎疫苗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再次接种乙肝疫苗。

  转载来源: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http://www.fjcdc.com.cn/show?ctlgid=343115&Id=1734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