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五方面重点,着力抓指标、促项目、补短板、保稳定,打造云上生态特色小镇。”近日,翔云镇党委书记、镇长郭莎娜在接受本报专访时,畅谈2019年工作思路。
记者:回顾2018年,您觉得翔云镇发展取得的最大突破是什么?
郭莎娜:2018年,翔云镇发展取得的最大突破主要体现在四个“新”。
一是夯实新底子。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连续三季度绩效考评进入优秀等次,第三、四季度“3+X”和全年绩效考评均位居C类乡镇第一;经济发展先进乡镇位居C类乡镇第二;获“五个一批”项目正向激励奖。全镇5万元以下空壳村、薄弱村全部脱帽,村财平均收入10.52万元。大岭公路改建工程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顺利推进或完工;风电场项目逐步释放经济效益,项目企业成为我镇第一家规上企业;乡贤经济完成下达任务的1722.5%。
二是拓展新路子。以翔云镇旅游发展规划为主线,策划生成旅游和旅游要素提升、建设项目库,并启动部分配套建设。多渠道、多方式展开招商活动,引进龙腾峡旅游度假区等好项目;对接福建恒泰祥物流等公司,探索发展飞地企业壮大经济体量之路。
三是过好新日子。社会安定稳定,综治、信访等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12个建制村已有4个获评“和谐村”,1个村获评省“创建无邪教示范村”。脱贫攻坚精准发力,扶贫工作得到大巩固大提升。人居环境不断优化,环境卫生考评多次位居泉州、南安第一。民生不断改善,为民办实事比学赶超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呈现新样子。通过推行“五步法”标准化工作流程,创新“红旗乌龟”成绩晾晒制度、大督查工作机制,镇级干部担当作为、独当一面;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选准配强村级带头人。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典型经验刊发在《八闽快讯》。
记者:展望2019年,您觉得翔云镇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短板分别是什么?
郭莎娜:一是区位之畅。翔云镇基本形成“一心三轴”的发展格局,东轴连接南安市区和西翼繁华带,北轴直达安溪县城,西轴毗邻厦门同安。随着出入通道日趋完善,与南安中心、安溪、厦门经济社会对接互动更加紧密,特别是山区接受特区辐射更加明显。
二是各界之协。翔云8万多海外侨亲、数千在外商界人士及专家以侨联、商会、老人协会、乡亲联谊会等组织为纽带,与家乡人民共同努力,在招商引资、公益事业、社会稳定等方面,积极发挥正能量。
三是干部之拼。镇村两级干部凝心聚力,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创新,致力破难点、解痛点,打造各类服务平台,走深走实群众路线,逐步打通“最后一公里”,谋发展、求突破、比担当的清风正气已形成。
短板方面,翔云镇村集体经济发展较慢,受土地、资金等因素限制,项目储备不足,产业结构较单一,资源优势还未转为产业、经济优势。
记者:新的一年,如何扬长补短,再上新台阶,实现高质量发展?
郭莎娜:新的一年工作,主要体现在五个“聚焦”:
一是聚焦党建引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全面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133N”工作法,持续深化双向交心谈心、双向测评、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等机制,铸造能征善战的镇级干部、村级干部和党员三支队伍,有针对性、创新性地谋划工作载体,让党建有抓手、工作有推手,切实把基层党建与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有机结合。
二是聚焦发展后劲。强化产业升级,持续推进龙腾峡旅游度假区、云顶山生态旅游观光园、福庭生态农业基地、加油站等项目建设;大力拓展乡贤经济回归、飞地经济工作,跟进中科院万亩花椒种植基地等农业招商;以三资监管专项整治试点为契机,整合盘活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是聚焦生态宜居。推进实施多规合一,从严管控农村居民建房,探索创新农村集中建房做法。巩固提升环境督察整改成效,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履行好上游生态保护职责。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处理,积极争取上级重点流域整治资金支持。
四是聚焦发展软实力。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开展“和谐村”创建,全方位、多形式、深层次开展“和”文化传承活动。扎实推进教育、卫生健康、劳动保障等领域民生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增进民生福祉。
五是聚焦治理有效。实施“五个二”工作法,打造“一体两翼”矛盾风险综合处置工作体系,组建综合处置队伍,不断提升全镇矛盾风险综合处置工作科学化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