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南安:发挥人大优势画出法治社会建设同心圆
来源:海丝商报 2023-01-09 10:35 阅读人数:1

村民将腾出的空间,用于村里公共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法治社会”。什么是法治社会、为什么要建设法治社会、怎样建设法治社会?新时代十年,南安市人大系统一直在思考、实践和探索。

  “法治社会是法治国家的基础。”南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景阳表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南安市人大系统要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充分发挥人大的作用和优势,凝心聚力,把公共法律服务项目进一步做实、做细、做深,加快建设法治社会,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为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南安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人大代表】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南安是人口大市,有全国人大代表1人、地方各级人大代表2200多人,他们分布和生活在全市400多个村居,工作在各个行业、各种岗位,与广大干部群众朝夕相处。他们是人大的组成人员、人大工作的主体,也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他们都有一项法定的职责,那就是: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水头镇朴一村就是南安人大代表参与法治社会建设的一个典范。

  从前的朴一村,没有一条像样的主干道,古大厝和土坯房破败失修、长期闲置,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经过多方论证,村党支部提出了村容村貌整治、产业多元发展、乡村文化铸魂“三步走”战略。

  需要拓宽的村路,谁家愿意无偿往后退让土地?谁家愿意拆掉自己的破旧房子,无偿用于村里的公共建设?这些说起来容易、实际却难做到。朴一村做到了,他们靠的是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的带头,靠的是法治的方式。

  泉州市人大代表、朴一村党支部书记吕子孟,老书记吕良剪、老党员吕振鹏率先拆除了自家的祖厝、老房子、经营20多年的小卖部,吕子孟还捐资80多万元用于旧村改造。村两委还与无偿献地的村民签订了“产权证明”。一张张小小的“产权证明”,让群众定下心来:不仅现在献地有个证明,将来政府征地时也有个凭证。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有300多户村民响应号召,共拆除了3万多平方米。腾出的空间,全部无偿用于村里公共建设,先后建成了10个停车场、4000多米的排涝水沟、7座标准化公厕,还有水头镇首条村级沥青道路、彩色休闲漫道——朴一村旧貌换新颜,蝶变成为省级“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

  “村里的大事小事,都要经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研究同意,才能实行。我们要集思广益,发动群众,让村民参与到村庄的各项事业中来。”吕子孟这样说。

  在南安,人大代表依法履职,不仅在村居,更延伸到住宅小区。

  曾经,普莲小区因为一起租赁合同纠纷,失管一个多月。居住在小区的人大代表提出:在法治的轨道上,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依靠法治精神和法治方式,普莲小区破解了一个个难题:没有业委会,代表们牵头组织筹备组,一步一个脚印,依法依规召开了第一次业主大会,以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了合法的业委会、监事会,并表决通过了《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业主委员会章程》。

  小区脏乱差,代表们与业委会带头,组织业主进行大扫除,最多时有150多人参加,有六七十岁的老人家,也有三五岁的小孩子,大家一起动手,治理乱种菜、乱堆放、乱搭盖,清除了各类垃圾28车次,整个小区豁然开朗、焕然一新。

  没有物业管理,代表们与业委会一道,经过一年多的自管,不仅保证了物业服务的质量,而且节约了资金,在2021年6月底,为小区全体业主一次性减免半年约16万元的物业费,并组织全体业主投票表决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推动小区治理与服务进一步走上法治轨道。

  【人大评议】画出法治社会建设的同心圆

  “在南安,人大代表、法官、检察官、普法工作者,不仅要带好头,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还要优势互补,画好同心圆,为法治社会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南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毅伟说,“按照市委的部署要求,要把公共法律服务作为一个特色项目,融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并由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实施。为此,我们马上成立了一个召集组进行调研,制定了一份《工作方案》,从时间上对2022年的月份工作进行安排,从空间布局上提出2022年要重点培育的一批示范点,并明确各个示范点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的单位和人员,把任务责任分解到位。”

  据了解,南安对“两官”履职评议、基层“两所一队一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综合执法队、人民法庭)工作评议、人大代表履职量化考评、乡镇(街道)人大工作绩效考评这四项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安排。通过“两项评议、两项考评”,更加有效地凝聚法治力量、整合法治资源,下沉到乡村、社区、学校、园区等工作一线,融入“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为干部群众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公共法律服务。

  诗山法庭就是一个生动缩影。这里的2名员额法官、3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2名协警,除了审理案件(年均结案1000多件),还跋山涉水、走进邻里,倾听每一个司法诉求,并首创“法庭微信工作室”,打造全天候不打烊的“云上法庭”,为辖区内5个乡镇35万名群众提供立案咨询、风险评估、案件调解、以案释法等司法服务,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最美人民法庭”。

  省新镇司法所创先争优,组织服务民营企业志愿团队,推动公共法律服务精准下沉,并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常见的风险进行梳理,寻求破解之道,形成《企业法律风险防范62则》;在扶茂工业园区、九牧园区成立调委会,实现纠纷一站式接受、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2022年来,省新镇司法所共受理企业纠纷48件,成功化解47件。

  市检察院也不遑多让,在人大常委会确定的31个示范点均派驻检察官,并主抓主导公益保护和未成年人保护等项目,在鹏峰中学、龙江村挂牌设立“向日葵俱乐部校园服务站”,邀请关注未成年人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家长、学生参与,扎实推动法治进校园、进邻里,使之成为学校法治教育的参谋部、学生健康成长的加油站。微电影《最闪亮的星》获省、市检察院肯定并联合首映。

  还有,丰州镇首创片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并率先把公共法律服务列入各村(居)重点工作考核要点,逐月进行量化考评。西华洋片区、燎原村“党建+”邻里中心公共法律服务走在了全市前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